首页 > 都市言情 > 忆梦难遗 > 第362章 走马

第362章 走马(1/2)

目录

在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上,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其中关于吃辣的方面更是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境界以及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有趣的是,人们还巧妙地运用“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来精准对应不同的地域与饮食习惯。

众所周知,川省凭借其令人垂涎欲滴的“麻辣”风味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不怕辣”的宝座。川菜以麻、辣、香、鲜着称于世,那独特的花椒香气与火辣的辣椒相互交融,形成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绝妙口感,无论是水煮鱼还是麻婆豆腐,都能让食客们舌尖颤栗,大呼过瘾。而湘省则以其声名远扬的“鲜辣”口味荣获“辣不怕”的美誉。湘菜应是更注重原汁原味,鲜辣可口,剁椒鱼头、农家小炒肉等经典菜肴皆是将新鲜食材与劲爆辣椒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每一口都仿佛开启了食客们的味蕾狂欢派对。

然而,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国人对于赣省“怕不辣”的精妙形容。这一描述宛如武侠世界中的“独孤求败”之境,恰如其分地刻画了那些对辣味有着近乎痴迷般追求的人群。他们似乎已然超脱了普通意义上对辣度的接受范畴,不仅仅毫不畏惧辣味带来的刺激,甚至会认为不够辣的菜品索然无味。用网友的评论来说,这些嗜辣如命之人所追寻的乃是极致的辣味体验,是那种能够穿透灵魂、震撼身心的强烈感受。

尽管师傅在前天晚上就提到过“既来之,则安之”,而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入乡随俗”这样一句俗语,可对于陈默而言,要真正去适应赣菜那令人咋舌的辣味,简直比登天还难。每次当他面对那一桌红彤彤、油汪汪且散发着呛人辣味的赣菜时,内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阵恐惧和抗拒。那浓烈的辣椒味仿佛化作了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小恶魔,不断地刺激着他的鼻腔和喉咙,让他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然而,自己的师傅和同事却是赞不绝口,吃得津津有味。看着他们大快朵颐的模样,陈默心中不禁由衷地暗自怀念家乡的清淡美食,甚至萌发出单位食堂的伙食其实也挺不错的想法。

不过万幸的是,虽然这里遍地是赣省特色美食,可终究也是有着陈默能吃的特产——糕和板栗。

贵溪灯芯糕,其外观条形整齐、棱角分明,雪白的糕条上还点缀着些许黑芝麻。这东西和大部分地区做的“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基本都是细腻甜口的,带着点丝丝香味。不过,让陈默大感稀奇的是,居然有人把它沾着辣酱吃,而他们那种享受的表情还丝毫没有违和感。

相较于口味,贵溪灯芯糕的来历更具有传奇色彩,值得驻足听上一听。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里,曾经有个跛足乞丐来到贵溪县城的“龙兴铺”作坊外,恳请店家给他一处能遮风避雨的地方。店主薛应龙见天色已晚,老人孤苦无依且行动不便,心中怜悯,便吩咐伙计收拾出地方,为老乞丐提供了食宿。可到了第二天日出,薛应龙在店铺里却不见老乞丐的踪影。正满心疑惑时,一股沁人心脾的异香飘来。他顺着香味寻去,只见作坊案板处隐隐约约有个人影印记,还在案板上发现了一个香料配方。刹那间,他想起近日听闻的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正在云游龙虎山。薛应龙当下断定,昨日收留的跛足老乞丐必定是仙人,赶忙对着天空虔诚跪拜,感恩不已。自那以后,添加了神秘香料的灯芯糕变得色泽剔透、香气独特、令人百吃不厌,“龙兴铺”也借此声名远扬,传遍四海。

“听完啦?”

“嘻嘻,难得出趟远门,总想长长见识的”,陈默笑呵呵的拿出灯芯糕分给了师傅,又分给了牛哥。

“哟,你还真买了!?”

“嗯啊,也不能白听人家的,好歹听了一个故事的”,陈默应了一声。

“诶,果然小年轻好骗”,牛犇摇了摇头,似乎是觉得陈默花了冤枉钱,原本几块钱的东西,放到这就要卖15一盒了。

“这味道还可以,难得吃一次还不错!”

相较于牛哥,师傅倒是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师傅,借我个打火机”,陈默突然开口说道。

听到这话,宗睿庚不由得停下了前行的脚步,满脸狐疑地转头看向陈默,发出一声疑问:“嗯?”

只见陈默摸着自己的下巴,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道:“灯芯糕、灯芯糕,难道仅仅是因为它长得像灯芯吗?”

很显然,对于之前店铺伙计所说的灯芯糕能够被点燃这件事,陈默心中充满了疑虑和好奇。

宗睿庚看着陈默这副模样,不禁揶揄道:“额……陈默啊,你该不会是这几天吃辣吃得太多,把脑子都给吃坏了吧?”

“没有没有,我就想试验下真假”

说罢,他便从师傅手中接过打火机,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块灯芯糕置于橘黄色的火焰之中。

此刻的陈默,眼睛眨也不眨地紧紧盯着眼前正在接受火烤的灯芯糕,神情专注而又严肃。而站在一旁的牛犇看到这一幕,却不禁笑着地摇了摇头,随后朝着宗睿庚递去一个眼色。那个眼神仿佛在说:瞧瞧,陈默这小子果然还是弟弟,跟个小孩子似的,真是太幼稚了。

“着了!着了!”

陈默欣喜地看到了自己想象中的结果,立马兴奋地叫了起来。

“知道了,知道了!陈博士实验成功!可喜可贺!真厉害!”

牛犇一口吹灭火焰,用宽大的手掌盖住陈默的脑袋,用力地揉了揉。

望着师傅那似有若无的笑意和同事那看智障一样的目光,陈默有些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走吧,赶紧把事办完,明天还能休息半天的。”

“嗯嗯!”

陈默点头如捣蒜,第一时间跟了上去。可他那走路的步伐,每一步都好像踩在了上一般,轻盈而又欢快,将他内心深处那按捺不住的愉悦展露无遗。

板栗,在各地都有自己出名的品牌,在鹰潭也不例外。这里所产的板栗,更是拥有一个霸气十足、令人过目难忘的名称——“天师板栗”!至于其名字来源,自然是因为张天师,据说是他不爱荤腥,种了很多板栗树,以栗代饭。而在他的影响下,历代天师群起模仿,让板栗树布满了这块土地。

“这板栗好大啊!我们那卖的迁西板栗是不是盗版货啊?”

这句话是陈默第一次购买时说的,为此还闹出了个笑话。

“听你的意思?迁西也在这咯?”

“额,应该是吧”,陈默将一个板栗捏在手里,细细地观察着,可随后他又摇头道“感觉有些奇怪,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难道一个地方产出的栗子差别真的会有这么大?”

“真笨,这说明迁西不在江西啊!天师板栗和迁西板栗是两个品种!迁西在河北那呢!”

牛犇笑着给陈默头顶来了一记“大栗”,疼的陈默直捂着头。

迁西并不属于赣省,它隶属冀省唐山,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

“牛哥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去唐山出过差,当然知道了”

“额。。敢情是因为这个,还以为你是学地理的呢,这么门清”

“好了好了,车来了,先上车吧!”

宗睿庚挂掉电话,朝着一辆商务车走去,那车上还有个带着导游帽的驾驶员在朝着这边挥手。

今天的半天算是出差福利了,也多亏了当地银行和相关部门的配合,要不然陈默三人就真的只能是过来出趟差,其他活动啥也干不成了。鹰潭这地方能玩的地方不算少,但既然它被号称为“道都”,那自然是要去趟龙虎山景区的。

龙虎山,这座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其渊源可回溯至遥远的东汉时期,那时候,一代宗师张道陵慧眼独具,相中了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决定在此潜心炼丹修道,并创立了赫赫有名的天师道。千年时光悠悠流转,天师道的传承从未间断。而抛开它在道教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谈,龙虎山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心醉神迷。这里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碧水悠悠,丹山如画。泸溪河如一条灵动的碧玉丝带,蜿蜒贯穿其中,两岸赤壁丹崖,形态万千。有的仿若被神斧利刃削凿而成,线条刚劲有力;有的恰似巨兽蛰伏,气势雄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