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线膛枪加米尼弹,对战金不换(1/2)
陈昱承一听心中大喜,当即快步走了进去,从木箱中取出一杆九成新的洋枪。仔细一瞧,铭牌上字迹清晰可见,刻着“barker”几个英文字母。陈昱承后世作为军人,对枪械独有情钟,从最为古老的突火枪到后世的自动步枪都比较熟悉。一看铭牌和枪体结构,就知这杆枪就是伯克式前装线膛燧发火枪。典官所说的凹槽实际上就是所谓的膛线,线膛枪也就是来复枪,曾经在去年(1861)四月开始的美国南北战争中大放异彩。
伯克式前装线膛燧发火枪,1.16米长,0.75英寸口径,射程约200米,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燧发前装枪。因为是线膛枪,子弹必须和枪膛咬合,装填速度较慢,使用和棕贝斯(brownbess)前装滑膛遂发枪枪相同口径的子弹,伯克枪的射速相当于棕贝斯的2\/3,即使是技术纯熟的军士每分钟射速不超过3发。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和棕贝斯步枪大量使用。
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这种步枪逐步被英军淘汰,大量对外出售,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和棕贝斯步枪一起成为作战双方的主要制备枪械;在中国也被清军和太平军大量置备。
拿着枪细细查看,看到这把枪除了枪膛有些灰尘以外,膛线完好,保养还算不错。陈昱承随手又从另一个箱子中抽出一把,仍是伯克式前装线膛燧发火枪,情况和刚才的那杆相似。
“这些洋枪都是伯克式前装线膛遂发枪吗?”陈昱承不再一一查看,转身向典铳炮周大喜问道。
“回禀总裁,这些洋枪大多是庚申十年装备的,当年共配发我前军一千五百杆,后来有陆续配发了五百余杆。只是这些年丢失或遗弃的有数百余杆,其他的大多丢在各军仓中。兄弟看着可惜,就派人全部收回了,尚且可用的约有千余杆,都在这里了,只是都没有配套的子药。至于总裁说的什么枪,兄弟倒是没有听说过。”周大喜絮絮叨叨说道。典官多是经验丰富的工匠或者有功将士担任,多少能记个账就可以了。汉字还认不全,何况英文呢。
庚申十年,也就是1860年。是年陈玉成和李秀成联手再破清军江南大营,打破江南大营并开辟江浙根据地后,太平军获得了相对便利的外购军火的条件。当年太平军就从上海洋行或者英法官兵手中购得大批军火,再加上从清军手中缴获的洋枪,陈玉成的前军委实装备了不少洋枪。
想到这里,陈昱承心中也明白了不少。只是是滑膛枪还是线膛枪,陈昱承还想再进一步确认。挥了挥手中的伯克式线膛燧发枪,陈昱承继续问道:“本总裁问你是不是全都是这种带螺旋状凹槽的洋枪?”
“是的,总裁。”周大喜思索了一会,点点头确认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