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煤铁之都(2/2)
山西号称表里山河,自然条件比着陕西要好上许多。除了油气资源,陕西有的山西都有,陕西缺少的铁矿资源,山西也很丰富。太原、晋北不说,就仅仅是晋南这块地方,汾水平原并不比关中平原差,土地肥沃,水利便利,人烟稠密,从元明以来就是北方粮棉的主要产区。而且解池所出产的解盐,粒大色白,口味纯正,自古就名闻天下。
除了粮食和食盐,临汾地区塔儿山和二峰山一带有铁矿、铜矿,而且铁矿还是山西主要富矿。至于煤炭,霍西、河东都是后世知名的大煤田,而且两个煤田出产的都是优质焦煤。
除了汾水平原,晋南另外两个地方——上党盆地和泽州盆地也是物华天宝之地。盆地农业条件自不用说,长治焦煤,晋城无烟煤,黎城、平顺钛铁矿,还有钢铁行业比较重要的锰铁矿,主要产于长治屯留和晋城上村。
两个盆地东依太行,西邻太岳,北靠五云山和八松岭,南为王屋和太行。两个盆地之间,不过是些诸如丹朱、金泉等低矮山丘。两个盆地地形封闭,地势高险,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要地。
除此之外,中条山金银铜矿、洪洞铅锌矿、长治耐火粘土以及晋城的硫铁矿,也是这个时代陈玉成需要用得到的东西。
临汾铁矿和煤矿相对来说比较集中,而且距离临汾都很近。霍西煤矿和台头煤矿距离临汾都不远,塔儿山和二峰山就在临汾边上。还有一点,那就是临汾紧靠汾水,交通相当便利。
汾水联通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航运要道。春秋时期泛舟之役,秦国用可载数万斤粮食的木船从关中出发,沿渭水、黄河、汾水向晋国源源不断地输运了大批粮食。到了宋元之时,虽然宋初多次以汾水灌晋阳,破坏了汾水太原段堤岸,造成汾水漫灌。再加上汾水上游山林过度砍伐,水量日枯,漕运受到很大影响,此后汾水航运就日渐衰落。不过汾水中下游的航运并未中断,20世纪60年代,河津发生洪灾,临汾地区还组织20余条大船向河津运粮。
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又有便利的航运,临汾想不成为煤铁之都都不可能。所以陈玉成打算先在临汾建立起一个近代化煤铁联合企业,把太平军最为基础的工业体系搞出来,而后依靠晋南丰富的自然资源,把晋南打造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而后以此为支撑,支撑起太平军东征西讨,推翻满清政权,建立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只是山西东部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北边不远就是满清的统治中心。若是太平军过早地占领山西,绝对会对满清形成强大的威胁。清廷绝对会不惜血本,动用全国之力来围剿山西太平军。
如此一来,除了替洪教主达成解围天京的美好意愿此外,陈玉成在此建立近代化的工业基地也会成为泡影,更会令西北太平军成为清廷的头一号敌人。
所以从这些方面考虑,陈玉成才要尽快到山西去,阻止晋南的太平军全面占领山西,以免给清廷造成太大的刺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