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乌云山之战(四)(1/2)
随着步枪和机枪的加入,叛军马队进攻的势头明显一滞,随之是前排的战马纷纷倒下,带着更多骑艺不精的马兵倒下。
尤其是在烟尘滚滚的情况下,很多马军根本看不清前面的情况,纷纷被倒下的马匹绊倒。骑兵大规模的冲锋虽然声势骇人,不过也相应存在极大的风险,就如目前的情况。
赫大典为了一举歼灭官军,冒失之下却为自己带来不应该有的伤亡。其实这也是会乱之中为什么叛军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他们极其缺少合格的将领人才,他们的将领更多的是热情度更高的掌教或长老。所以即使会众勇敢善战,且马军众多,却是面对官军往往是众不敌寡。
“左转……撤退。”正在这时,看着马队在敌人的枪炮下损伤惨重,赫大典又下发了一条将他们完全带入深渊的命令。
后世的史学家在研究这场号称乌云山之战——战史上第一场以五千步兵全歼万五骑兵的战役时,总结出叛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两条:其一是新军在这场战争中,大规模地地使用机枪,而机枪超远射程以及大密度地发挥火力,恰恰是令骑兵退出战争的主要原因;其二就是赫大典下发这条愚蠢至极的命令。
后世史学家认为,若是赫大典不令骑兵转向到处都是障碍狭窄的左方,仍然命令部队拼死冲锋,这场战争的胜负很难界定。即使不能完败敌人,也可令新军损失惨重,无力进行下一步作战。起码不会导致叛军步队在新军的攻击下,全军覆灭,更不会导致马成龙叛国集团在短期内迅速消亡。
只是历史永远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永远会有那么多的如果。在机枪每分钟近4000发子弹,以及步队每分钟发子弹的打击下,以及数十门步炮和迫击炮密集的轰炸下,叛军密集的马队每分钟伤亡都在两千人之上。
或许是同族们在他面前死亡太多的缘故,也或许是到处都是弥漫的烟尘和硝烟令他呼吸不畅的缘故,赫大典在这每分每秒都充满死亡的气息下,有股窒息的感觉。赫大典拉族要么死亡,要么完成了转向。
也正在这时,敌人机枪的大口径子弹穿透他战马的脖颈,很快钻入到他的身体内。赫大典只觉得胸口一凉,那种憋闷的感觉更加厉害。他还来不及去查看伤口,战马已是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将赫大典的死死地压在腹下。
“大帅……”
“大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