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悬知不作人间住(2/2)
“曛风门外那些荒废地方,咱们不愿意管,为了让福昌县把这无用地面管起来,咱们寿安县还把靠着东南面好大一块熟地水田给了福昌县。”
“这么说来,我们的观察就没错了,”
柳晏语气冷峻起来,
“却不知,这右通判处心积虑架起来的铡刀,是准备铡下谁的脑袋?”
这话一起,几个人都一激灵,除了三娘,皆一脸疑惑来问,
“秦越,此话如何说起?”
风鸣和三郎也有些发懵。
“怎么,你们几位看着三娘摆出来的沙盘,就没发觉其中利害?”
桌面沙盘便是内城至北面城外区域,柳瑒抄起筷子将羊骨拐夹起分别放在代表端礼门、丹枫馆、泰液围堰、曛风门的青瓷茶盏中,再夹起鸡骨放在代表应天书院、安嘉门、灵光门的白瓷食碟中。
“这内城早就被这右通判打造的如铁桶一般,只是这并非一朝一夕而成,此人或这些人到底作何图谋?”
柳瑒这句话轻描淡写,但是听入智全宝耳朵里,却如晴天霹雳!
“二郎,这话从何说起?”
“六师兄,莫着急,且先按着我的疑问作答,这其中是否如此危机四伏也就昭然若揭了。”
“你想问什么,但问无妨!”
“先说这端礼门,”柳瑒拿一根筷子点了这处的羊拐骨,“方才听师兄说起,这内城有一个指挥的教阅厢军,皆是右通判在调遣?”
“正是!”
“这是为何?通判者协助府尊理事,涉及者司法刑狱、税籍户账、差役吏人、监察地方也,驻防操演乃太守职责,就算是太守病养,诸判与诸曹也不可专断啊?”
芦颂这等士人如何不通晓朝廷制度。
“话是如此,可这应天府尊乃是不世出的奇葩,既不履职也不问事,据说此人多次上表请求调任,皆不许,御史弹劾者,皆留中不发,好似城隍老爷,供在那里全不当用。再加上应天府上三司虚置,若不是这二位通判,恐怕更加混乱!”
“怎会如此情形?”
如此大府,又是京城门户,却成了人嫌狗厌所在,实在匪夷所思。
“咱们弟兄关上门来说话,”智全宝用手虚置上天,“若非上面执意如此,应天府也不至于如此混乱。”
原来这京北南路乃是昔日庆康新政大多数骨干出身之地,尤其是士悦及门下五君子更是因在应天府兴教育、办水利、革除积弊、剔除冗员,又开辟新田、发展百工,这才得到宣宗青睐,从而进入中枢,执掌新政权柄。
庆康新政随着宣宗病倒便无疾而终,而宣宗崩逝后,新党诸公皆贬谪至边地,更使得国政改弦更张,尤其是应天府,更遭到旧党的清算。朝廷更为了防范新党卷土重来,慈圣太后迁新党政敌之家十余户,入籍丹阳城,自此归德城便不得安宁,从衙门到民间,从府城到编县皆有对立之势。
乃至于京北南路三司与应天府历任知府皆是遭受弹劾而左迁,日子久了,好不容易安排个朝中根基浅的来此作太守,又如何能放他离开。
而这位府尊本以为当个泥塑天尊混日子便好,却不料按下葫芦起了瓢,索性发起狠,跑回京城躲入宅中,再不出来。
临走之际,什么交待都没有,至于左右通判当然无法自专,于是让诸曹及属县官员吏目,凡有司管事的皆在府衙集合。
这些事智全宝也是后来听说的,当时他还在西昆仑山上。当事人元三儿便将这等稀罕事说个清楚,尤其是两年前的正月十八,衙门开衙的时候,整个应天府的在任官员吏目,无论文武皆到齐了。
“你们猜,这两位通判老爷将大伙儿吆喝来做什么?”
这汉子还卖个关子。
“作甚?”
便有仝十一郎这从瞌睡里又被吊起胃口的来捧场。
“抓阄!”
“抓阄?”
“正是抓阄,让这些官员吏目们抓阄,看自己该归哪个通判差遣!”
芦颂几人只觉得天雷滚滚,这些人竟如此颟顸,拿着朝廷俸禄,做如此不着调的事。
智全宝知道几人心中必然是轻视两位通判的,接过话来说。
“确有此事,但也并非胡闹,而是不得已为之!”
“怎么个不得已为之?”
“秉文贤弟,你也是见过了营丘郎君的,说句不恭维的话,你觉得海西营丘家里会教导出不知世事的混账吗?”
芦颂闻言一怔。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