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仗下仪客笔下文(2/2)
行进中也能发觉这通道乃是后面才贯通的,可见最初这伙人只是发现了前朝留下来的暗室,便将这废弃的暗室利用起来,只是暗室乃是石板堆砌,实在无法打开墙面,这才想到了这个法子。这通道并非直来直去,乃是从北墙绕了一圈,又往东边走,众人爬行了总计不下百步,前面才开阔成可步行的甬道,按着推算这里已经靠近城墙了。
众人起身往甬道走了几步,才发现甬道有向下而去。
“莫说这暗道是通入城里的?”
熊暠并非是后知后觉,而是觉得阵阵后怕,看似固若金汤的丹阳城的城墙下竟然隐藏着如此密道,这要是战时泄露出去,后果难以想象。
“但愿贼人们只开掘了这么一条暗道!”
霄春臣也想到了这里边的凶险。
“是不是一条,咱们走到最后,将他们抓住问问不就知晓了!”
梅儿倒是意气风发的很,她是察子,每挖掘出这等危害朝廷的隐患,对她而言都是到手的功劳。
众人点起火把,先是往来一会儿低去,要么转个方向,或者打了个弯儿,甚至还有地下沟壑出现,还有一两处又是修成石室作为中转。
“看来咱们这就是在外城里面穿梭,之所以绕来绕去,也是在利用前朝本身已经存在的地下暗道和暗沟,这些石室只怕上面便是明渠或者民居,做在这里既是支撑之用,也是不得已时破坏之用。”
三郎指了指石室中多出来的木质柱子,仔细说道,
“这些柱子的底座都是活的,皆是用大锤敲开,这柱子也就倒了,上面这层屋顶也就塌了,因此咱们还是小心些!”
“福昌县有这等布置,这伙贼人为何在内城束手就擒,不借助这里隐藏和潜逃呢?”
霄春臣不解的问道。
三郎则是若有所思的说道,
“万一被咱们捉到的就是想让咱们捉到呢?而这里必然关系重大,咱们找到这里可是突破了三道匪夷所思的疑阵呢!如此隐藏这里,岂会轻易暴露?”
霄春臣一琢磨也是,先用尸山,再用金山,最后甚至不惜暴露邪教本地的部属,都是为了让来者有所收获而罢手,若非三郎层层勘破,换成他们第一道关都卡住了。
再走了一刻钟,开路的熊暠转了回来,
“到头了,前面在没有路了!”
如此突然,密道就到尽头了,又是一间石室,只是这次熊暠十分谨慎,压根儿没有进去便回来说明。
三郎拿出文卷,这是他日常笔记之用,如今摊开来赫然是从爬行之后的甬道,用朱砂与松墨来绘制的行动轨迹。
黑色勾勒的乃是暗道地图,朱砂点点则是针脚,点与点之间距离相等,为了简约两点之间乃是五个跬步,如此便将行进路程也标点的十分详实。
“达远兄,崇宪兄,你们来看我这标记,以你们对于外城福昌县的了解,我们大概在哪?”
二人看着这图绘,啧啧称赞,这等图示便是老军伍也是做不出来了,许多斥候能看懂便是极为难得了,也只有斥候指挥以及禁军指挥使以上才有几分作图的能力,但是这么短的时间,边走边绘图的,也是听说过没见过,却未想到宗淑竟有这种手段,不愧是宗端宗小先生的侄儿,还真是文武双全的俊杰。
恭维话他们说不出口,也不必说,现在都是全神贯注于地图上。
好大一会儿,熊暠心里盘算出了个较为可靠的结论,只是这结论倒是让他又把心揪了起来,
“三郎君,衙内,若是老熊没有算错,这上面怕是紫虚观附近,即便不是紫虚观内,也是前后哪个宅院里!”
“老熊,你没看错吧?”
霄春臣闻言一惊,只是紫虚观名字出来便觉大事不好,至于前后院子,这紫虚观前面院落便是翠蕤阁,后面的就是主客司与客省官员驻扎地方,无论三个地方的哪一处都是大事不妙。
三郎闻言并未急于开口,而是闭上眼反复思索着,过了一会儿才说话,
“前两日我曾请智师兄将紫虚观及附近院落的宅院修建绘图找了过来,大致这三处院落也算有个了解,如今咱们无非是上去一探究竟罢了,只是这里面也要有些计较。”
“世衡,都听你来调度!”
“总之是先找上去的出路,再看看是否还有其他密道。若是上去,还是梅儿与三娘先上去,她们二人有此专长,咱们也不必争这个,”
然后他转身对二姝说道,
“只是上面若是紫虚观,不必探查即刻回来,莫说被人发现,便是一点痕迹最好不要留下!”
“这是为何?”
“邪教诸人许多事都是针对东丹使团抵达应天府开展的,如果有这条密道深入使团驻地,他们如何等到如今都没有使用这里?不瞒诸位说,蛇指使临终前透露,东丹使团中有不轨之横山戎人,他们的目的便是挑动肇丹两国尽快开战!咱们大肇人若是在这里留下痕迹,岂不是授人口实?今日宴饮之后,咱们便请惟公邀使团移驻,那时候再来点检出使团中可疑人物,用阳谋来破了他们的阴谋便是!”
三郎缓了缓继续说道,
“若是咱们大肇官员驻地,也不可打草惊蛇,说不得贼人已经潜伏进去,而若是翠蕤阁,咱们便要好好侦查一番了!”
“怎么说?”
“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都是靠着本地这些下流坯子养活着,却愿意招待一群蛮子这么久,这翠蕤阁此举等于是自损招牌。我一直怀疑这翠蕤阁必有蹊跷之处,唯有今日东丹人不能逛窑子,错过了此时哪里还有机会了!”
霄春臣他们都点了点头,并无异议,剩下的第一件事还是三郎的拿手活儿,找寻上去的密道。
这次也不能说是信手拈来,只是三郎又是展现过人之处,他只是将石室仔细转了一圈便果断往来路上退来,沿途仔细观察,退了十余步便在一处转弯处听了下来,只看他先是拿着麻布横着将这砖墙擦拭一番,便又在这转角摩挲起上下这些青砖来,在举着火把往上面照来,便笃定地说,
“这上面便是出口!”
又给众人解释道,
“底下的砖都是齐整的,上面的砖则是许多棱角突出,咱们沿途看这暗道哪里有粗制滥造的地方,留下这棱角分明是方便上下的,而且周围的砖墙都是滑腻,乃是水气上涌造成的,唯独这里砖墙是干爽的,必是这里通到外面,时有新风卷入,故而此处上下干爽!”
有理有据,众人当然信服,是与不是,上去一试便知。
三娘身姿轻盈,身法了得,不敢说凌波微步也如流风回雪般轻盈而上,至于梅儿也不遑多让,只是身姿柔美略逊一筹。
二姝轻盈而上,其余人也没闲着,都在寻找或有或无的其余出路。
而三郎略有些疲惫,则是盘坐在地,闭目养神。
没多大一会儿,三娘率先回来了,
“三郎,上面正是翠蕤阁!”
三郎闻言,双目微睁,精芒流转。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