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大唐最精锐的玄甲兵,精气神也没法跟武威军同日而语!(1/2)
“武威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军队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
保家卫国永远向前进,天下人民拥护又欢迎!”
大街上一队盔甲披挂整齐威武的武威军士兵,肩上扛着枪,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着《武威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从城西门往城东门穿城而过。
郭钊自认也是久历军伍的知兵识兵大唐名将,可他望着这支从他眼前走过的军队,除了他们身上穿戴的大唐明光铠甲是他熟悉的,他在他们身上再也找不到其它熟知的影子。
明光铠甲的珍贵,大唐将士无人不知。实在是铠甲的用材太过昂贵,制作工序太过复杂繁琐,饶以大唐的国力和财富,也无法在军中普及成为士兵的制式盔甲。
然而,如此珍贵的铠甲,在武威军中似乎只是很普通的战甲。
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由此可见武威军光是在军费方面就堪称富甲天下。
更让郭钊内心感到震惊的是,武威军每一个士兵脸上、眼中、身上显露出来的那种由里及外的精气神,在郭钊的印象中,还从来没从当今天下哪支军队身上看到过。
哪怕是大唐最精锐的玄甲兵,士兵的精气神也没法跟武威军同日而语。
将为兵之胆,兵为将之魂。
郭钊有种感觉,如果让他带着这样的一支百人队,在战场上他敢毫不犹豫地对三千吐蕃军阵列发起主动冲锋。
难怪武威军进驻甘州后,甘州城里城外的秩序很快就得以恢复。那些趁着战乱奸淫劫掠来不及逃跑的暴徒全都被镇压服法。
武威军对遵纪守法的平民百姓不拿一针一线。但对暴乱违法歹人毫不留情审都不审一律软杀。
乱世用重典。
武威军在这方面还真是一点都不心慈手软。
就连留守甘州回鹘驿馆的回鹘使节团,也被武威军进城后展现出来的雷霆手段镇得老老实实、服服贴贴。
郭钊之前一直没有想明白,河西诸州明明是回鹘大军打下来的,为何回鹘人会心甘情愿把到手的胜利果实转手让给船山部落。
直到他看到神圣同盟船山部落武威军的真实军容军貌,郭钊终于明白,不是回鹘人大方,而是西北王李唐大势已成,药罗葛·保义不得不在河西走廊这块战略要地做出适当的让步。
“郭大人,李公子,两位大人真让小的一通好找。”
大唐使团的一名乌衣小厮气喘吁吁地挥着手由远而近跑到郭钊和李贺近前,抹着额头上的大汗喘息着说道:
“裴大人让小的请二位大人赶紧回驿馆一趟。驿馆换地方了,是驻甘州的武威军派人指定的一处院子,在城南大街,旁边也有一家新龙门客栈,招牌跟我们在兰州见过的那家一模一样。”
“裴大人有没有说什么事?”
李贺在一旁插话问道:“如果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本公子还想在甘州里四处逛逛。”
乌衣小厮神秘兮兮地低声说道:“李公子,据说是无垢书肆长孙家的一位女公子,找上门来想要跟使团同行,前往龟兹。”
“无垢书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