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一字并肩王(2/2)
“臣附议。”泷捷出列,分析道: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一来,按照兵力和战力计算,十字军应该可以轻松碾压英奥联军,这样可以助长菲利佩等人的气焰。
二来,识破英奥阴谋后,欧洲将再次陷入动荡和战乱,这样让我等可以从容布局。”
“这样还不够,”肥硕的叶秋眼角微眯,淡淡笑道:
“增派满剌加城的货物供应量,让波斯、艾美尼亚和犹太商人带着大量的丝绸、瓷器和香料去果阿贸易,刺激这些贪婪的西方人。”
“这个可以,顺便还能让这些商人传播宋国势弱的流言,让十字军放松警惕。”泷捷颔首,表示赞同。
汪修齐看向戚继光:“元敬,你的意思如何?”
戚继光沉默片刻,躬身抱拳:
“对各位大人的建议,微臣觉得不无不可,只不过,如今倭国臣服,下辖海域承平日久,这第一和第二舰队的将士们已无战可打,是否让他们也能南下参战?”
第一舰队的任务是封锁岛国,可如今的岛国已经无人敢南下,封锁失去了意义。
第二舰队的任务是护航商队,以及维护治下海域内的秩序。
可经过几年的扫荡,以及在各处海岛修建的岸基炮台,整个东亚海域的贸易秩序井然,海盗几乎绝迹。
这护航变成了陪同,而维护海域秩序变成了无聊的巡逻。
汪修齐没有接话,而是反问道:“对大明如今的局势,元敬怎么看?”
戚继光心里一沉,他不知道汪修齐为何这么问,难道是殿下要对大明动手了?
可想了想,又觉得不可能,他摇头道:
“微臣愚钝,不解上意。”
汪修齐起身,走到舆图前,指着一块块疆域说道:
“努尔干都司、鞑靼、瓦剌、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利汗国这些元朝曾经打下的疆域,都属于我大汉民族,这些地方,本王要收回来。
可在收回来之前,缩在九边之内的明廷需要解决。”
戚继光瞳孔一缩,他想起了汪修齐曾经说过的话,若是明廷继续挥霍无度,让百姓苦不堪言,他不介意换个皇帝。
徐渭嘴角一抽,试探着问道:
“殿下的意思是……”
汪修齐摆了摆手,似乎是在宽慰众人:
“我自然不会对明朝出兵,毕竟那里有汉族的百姓,所以需要等。”
泷捷淡淡一笑,接着话题说道:
“这六年来,我大宋帮着蓟辽守住了北边,又帮着清理了南边的倭患,加上濠镜和秦皇岛的皇店贸易,如今的嘉靖帝可是逍遥的很呢。
去年他又大兴土木,修建了玉芝宫,原来两年炼一炉大丹,现在是半年一炉。
也正是如此,丹毒入髓,快要命不久矣了。”
泷捷掌管着谍报司(黑刃、游隼卫),有不少消息,只有他和汪修齐知道。
见徐渭、戚继光几人愕然,他捋须继续说道:
“去年严世蕃被斩,严嵩被驱逐,如今明朝的内阁和六部之中,有三分之一的官员是我大宋的人。
另外,冯保已做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握了批红大权。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嘉靖帝一死,我等可以左右大明朝局。”
似乎明白了什么,徐渭也颔首赞同:
“不错,征战天下,不能有掣肘,汉民不需要新帝有多大能力,只要不祸害百信,不影响我等大计即可。”
“这是其一,”汪修齐转身,平和说道:
“本王征战天下和忽必烈不同,他是打下就丢,而本王要守住,治理好,并经营起来。
可天下之大,单凭我宋国的百五十五汉民是不行的。
大明能臣无数,良将如云,与其放在朝廷里面内斗,还不如放出去征战和治理。
最关键的是,大明有六千三百万百姓,这个体量,统治如今的世界,刚刚好。”
接下来的半年,世界发生了几件大事。
首先,天主教十字军在西班牙国王菲利佩二世的带领下,消灭了集结在亚丁湾的英奥联军,并以无敌的姿势挺进东亚。
结果十一万东征军被围困在了缅甸海和满剌加海峡,经过数月的鏖战,全军覆没。
消息传到西方,英格兰王国、神圣罗马帝国下的多个王国、奥斯曼帝国之间展开了无休止的混战。
再者,1566年12月,嘉靖帝朱厚熜驾崩,裕王朱载垕登基,改元“隆庆”。
次月,隆庆帝承认大宋的地位,并史无前例地封汪修齐为一字并肩镇海王,并把年仅四岁的皇子朱翊钧送到宋国的王城,让汪修齐教导。
自此,东太平洋海域再无对手的汪修齐把目光投向了西方……
《本卷完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