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柱擎家国梦,善举润苍生(1/2)
转眼间,时间来到1992年,龙国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澎湃,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里,何雨柱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在经济与民生的浩瀚苍穹中熠熠生辉。
彼时,何雨柱创立的地产企业,凭借着卓越的品质、创新的理念以及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洞察,已然成为龙国房地产行业的中流砥柱。
从繁华都市的摩天大楼,到温馨舒适的住宅小区,何雨柱的地产版图不断扩张,所到之处皆成地标,改善了无数人的居住环境,宛如神一般的存在,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
然而,何雨柱并未沉醉于高楼大厦带来的荣耀。
他深知,农业乃国之根本,是国家稳定与繁荣的基石,关乎着亿万人的温饱与生计。
在目睹了部分地区百姓因粮食产量低下而生活困苦的现状后,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农业生产建设领域,决心为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一位普通百姓都能吃得饱饭,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
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日子里,何雨柱来到了位于中原腹地的一个小村庄。
这里土地广袤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然而,由于长期采用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加之种子质量欠佳,粮食产量始终在低位徘徊。
何雨柱站在村口,极目远眺,望着眼前广袤无垠却略显荒芜的田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愈发炽热。
这时,一位精神矍铄、面容和蔼的老人快步迎了上来,他正是村里的老支书王大爷。
王大爷紧紧握住何雨柱的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何先生,您可算来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您盼来了!
咱这村子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靠种地为生,可这粮食产量啊,就像那扶不起的阿斗,老是上不去。
大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天天眼巴巴地盼着能有个好法子,改变这穷日子呢。”
何雨柱微笑着,轻轻拍了拍王大爷的手,安慰道:“王大爷,您放心。这次我来,就是带着解决办法来的,保证不让大伙失望。
我们计划把田地分田到户,让每家每户都能根据自家实际情况,更自主、更灵活地经营土地。
而且啊,我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心培育的新粮种,这可是经过无数次试验,专门为咱们这片土地量身打造的,产量绝对能给大伙一个大大的惊喜。”
王大爷听了,浑浊的眼睛里瞬间闪过惊喜的光芒,但随即又皱起眉头,担忧地说:“何先生,这分田到户,听着确实是个好事,能让大伙更有干劲。
可这新粮种,咱祖祖辈辈都没种过,真能行?万一要是种砸了,那今年可就颗粒无收了,大伙可怎么活呀。”
何雨柱自信满满地拍了拍胸脯,说道:“王大爷,您就把一百个心都放到肚子里。
这些粮种都是农业专家们耗费大量心血培育出来的,适应性强,对咱们这边的土壤、气候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我们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种植方法,只要按照我们教的做,保准今年大丰收。”
这时,一旁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村民李大哥也凑了过来,挠了挠头,憨厚地说:“何先生,您说的我们都信,您在外面闯荡出这么大的名堂,肯定不会骗我们。
可咱都是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就怕这复杂的种植方法,咱学不会,到时候弄巧成拙。”
何雨柱耐心地解释道:“李大哥,您别担心这个。
我们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已经安排了专业的农技人员,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行家。
接下来,会给大家举办多次培训会议,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种。
从播种的时机、深度,到施肥的种类、用量,再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会详细讲解,保证让大家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而且,在种植过程中,大家要是遇到任何问题,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随时都能联系我们的农技人员,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田间地头,帮大家解决。”
村民们听了何雨柱这番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纷纷露出了期待的笑容,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接下来的日子里,何雨柱的团队迅速行动起来。
宽敞的村头打谷场上,一场场培训会议如火如荼地展开。
农技人员们拿着精心制作的图表、模型,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新粮种的种植要点和注意事项。
台下的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还不时低头做着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踊跃举手提问。
不仅如此,农技人员还亲自深入田间地头,挽起裤脚,撸起袖子,为村民们示范种植操作。
他们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村民们则围在四周,仔细观摩,不时跟着比划。
李大哥学得格外认真,一边模仿着农技人员的动作,一边问道:“师傅,您看我这样播种深度对不对?”
农技人员仔细看了看,笑着说:“对啦,就是这样。你学得真快,只要保持这样,这种子肯定能茁壮成长。”
几个月的辛勤劳作后,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喜悦的氛围中。
金黄色的稻穗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沉甸甸地低垂着,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王大爷站在自家的田地里,望着眼前这片金黄的海洋,激动得热泪盈眶,泪水顺着他那饱经沧桑的脸颊滑落。
他紧紧拉着何雨柱的手,声音哽咽:“何先生,您可真是咱老百姓的大恩人啊!祖祖辈辈都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
以前每亩地也就七八百斤,今年,居然达到了一千五百多斤呐!
这可都是您的功劳啊,没有您,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何雨柱看着眼前这丰收的景象,心中满是成就感与欣慰。
他真诚地说:“王大爷,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大伙不辞辛劳,精心照料庄稼,才换来今天的丰收。
看到大家能有个好收成,过上好日子,我打心眼里高兴。”
这时,李大哥扛着一大袋粮食,哼着小曲走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何先生,您带来的粮种可太神了!就像施了魔法一样。
而且按照您教的方法,我们这管理起来也轻松了不少,不像以前那么费劲。
今年这粮食卖了,家里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能给孩子买新衣服、新书包了。”
在村里宽敞的晒谷场上,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对何雨柱的感激之情。
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白白胖胖的孩子,眼中满是感激:“何先生,以前日子苦,孩子老是吃不饱,面黄肌瘦的。
现在好了,粮食多了,孩子也能吃得白白胖胖,健康成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