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帮扶贫困山区(1/2)
何雨柱回到城市后,并没有因为云岭山区的阶段性成果而满足,他深知还有无数偏远地区的孩子等待着帮助。
在一次慈善组织的交流会上,他结识了一位来自贫困县的教育工作者赵老师。
赵老师向何雨柱倾诉道:“何先生,我们那儿的情况比云岭山区还要严峻。
好多学校的教室都摇摇欲坠,一下雨就漏雨,孩子们只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上课。”
何雨柱眉头紧锁,关切地问:“赵老师,您具体说说,学校的位置在哪里,有多少学生受影响?”
赵老师叹了口气说:“在青岩县,全县有十几所学校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涉及到上千名学生呢。”
何雨柱当即决定将青岩县列为下一个重点帮扶对象。
回到团队后,他立刻召集大家开会商讨。
何雨柱严肃地说:“同志们,我们又有新的挑战了。
青岩县的教育环境急需我们去改善,这次主要是学校校舍的重建问题。
大家说说想法。”
团队成员小王提出:“何总,重建校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而且施工过程中,学生们的安置也是个问题。”
何雨柱点点头:“小王说得对。资金方面,我们加大募捐力度,联系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
人力上,找靠谱的建筑公司,确保工程质量。至于学生安置,大家有什么好主意?”
成员小陈说:“能不能暂时借用一些闲置的厂房或者仓库,简单改造一下作为临时教室?”
何雨柱思考片刻后说:“这是个办法,但要确保临时教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家再集思广益,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先在青岩县租赁场地搭建临时板房教室,同时联系有资质且信誉良好的建筑公司进行校舍重建的方案。
何雨柱亲自奔赴青岩县,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在政府会议室里,何雨柱向相关领导表明来意:
“各位领导,我了解到青岩县部分学校校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我们慈善团队希望能为孩子们重建安全舒适的校舍。”
一位领导面露难色:“何先生,您的善举我们万分感激。
但青岩县土地资源紧张,合适的建校选址不太好找。”
何雨柱说:“领导,我们可以一起勘察,尽量选择在学校原有地址扩建或者在周边合适的空地建设。
既方便孩子们上学,又能减少土地协调的难题。”
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终于选定了几处合适的建校地址。
紧接着,何雨柱开始联系建筑公司。
在与一家知名建筑公司负责人孙总的洽谈中,何雨柱强调:“孙总,这次的校舍重建项目意义重大,关乎上千名孩子的未来。
我们必须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在工期上也要尽量缩短,不能让孩子们长时间在临时教室里上课。”
孙总回应道:“何先生,您放心。我们公司一直秉持着质量第一的原则。
不过,这重建十几所学校,工程浩大,资金方面……”
何雨柱斩钉截铁地说:“资金您不用担心,我们会按时足额支付。
但我希望你们在材料选用上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检验。”
孙总拍着胸脯保证:“那是自然,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在施工过程中,何雨柱几乎每周都会到青岩县监督工程进度。
有一次,他发现一处工地的施工材料堆放杂乱,存在安全隐患。
何雨柱立刻找到现场负责人老张:“老张,这材料怎么能这么堆放呢?
万一倒塌砸到人怎么办?必须马上整改。”
老张连忙解释:“何先生,实在不好意思,这两天工期紧,工人疏忽了。我们马上安排人整理。”
何雨柱严肃地说:“工期重要,安全更重要。不能因为赶进度就忽视安全问题。
而且,工程质量也不能打折扣,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都关乎着孩子们的安危。”
老张连连点头:“何先生,您放心,我们一定牢记。”
与此同时,何雨柱还关注着临时教室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