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四合院:我为厨神,馋哭众禽! > 第322章 慈善教育的持续征程

第322章 慈善教育的持续征程(1/2)

目录

慈善成果汇报会刚刚结束,何雨柱带着满身的疲惫与满心的欣慰回到办公室。

他刚在椅子上坐下,桌上的手机便急促地响了起来。

何雨柱顺手拿起手机,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带着焦急与期待的声音:

“请问是何雨柱先生吗?我是临山县教育局的小王啊,我们这儿的教育情况实在是太棘手了,恳请您能抽时间来帮帮我们啊!”

何雨柱眉头微微皱起,语气却沉稳而温和:“小王同志,别着急,慢慢说,到底具体是怎样的情况?”

小王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何先生,我们临山县大多都是山区,学校分布得极为分散,好多孩子每天都得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这一路又远又危险呐。

而且,现在学校的师资流失情况特别严重,好多有经验的老师都走了,新老师又留不住,教学质量那是一落千丈,孩子们都快没书可读了。”

何雨柱认真听完,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神色:“行,小王,我记下了。

我们这边尽快安排时间过去实地考察,你们先别着急,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

挂了电话,何雨柱深知此事刻不容缓,立刻召集了团队成员紧急开会。

会议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

何雨柱目光扫视一圈,神情凝重地开口:“同志们,刚刚临山县教育局给我打了电话,那边的教育困境急需我们伸出援手。

大家都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咱们这次帮扶行动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成员小张推了推眼镜,率先发言:“依我看,交通和师资明显是两大难题。

当务之急,可以先开展深入调研,评估一下能不能在合适的地方集中建设几所寄宿制学校,这样就能有效改善孩子们交通不便的问题,让他们不用每天长途跋涉。”

成员小刘连忙点头,紧接着说:“没错,我也这么觉得。

与此同时,设立教师专项补贴很有必要,用实实在在的待遇吸引老师留下来任教。

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根本没法保障。”

何雨柱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说道:“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

不过,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绝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学生分布、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要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建在最合适的地方,最大程度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师资方面,除了补贴,咱们还得为老师们搭建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提供丰富的培训和晋升机会,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初步确定了帮扶方向,各自领命,着手准备前往临山县的事宜。

几天后,何雨柱带领着团队成员,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临山县。

教育局的王局长早早就在门口翘首以盼,一见到何雨柱的身影,便快步迎了上来,紧紧握住何雨柱的手,激动地说道:

“何先生,您可算来了!我们这儿的孩子和家长们,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您来拯救他们的教育希望啊!”

何雨柱微笑着回应:“王局长,您太客气了,咱们都是为了孩子们,这都是应该做的。

时间紧迫,咱们赶紧去学校看看实际情况吧。”

在王局长的带领下,一行人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了一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学。

眼前的景象让何雨柱等人心里一阵揪痛:破旧的教室在风中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倒塌;

教室里的桌椅缺胳膊少腿,孩子们坐在上面,却依然挺直了脊梁,眼神中透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何雨柱缓缓走到一个孩子身边,轻轻抚摸着他的头,随后转身对王局长说:

“王局长,您跟我详细讲讲目前师资的具体情况吧,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老师流失这么严重?”

王局长苦笑着摇摇头,无奈地说:“唉,何先生,这几年条件太艰苦了,留不住年轻老师。

好多课程因为老师不够,都没法正常开展。

就算偶尔有老师愿意来,可一看这恶劣的环境,待不了多久就又走了。

现在学校里,一个老师常常要教好几门课,负担特别重,教学质量根本没法保证。”

何雨柱听完,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过了片刻,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王局长,我有个想法。

咱们可以在几个交通相对便利的中心位置,集中建设寄宿制学校,把周边分散的学生都集中起来。

这样一来,既能解决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的问题,保障他们的安全,又方便集中调配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王局长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何先生,这主意简直太好了!

可是,建设学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县财政目前有些捉襟见肘,实在是难以承担啊。”

何雨柱拍了拍王局长的肩膀,自信满满地说:“资金的事儿您别担心,交给我来想办法。

我们团队在慈善领域有一定的资源和经验,一定会全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只要能让孩子们有好的学习环境,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从学校出来后,何雨柱深知要想项目顺利推进,离不开当地村民的支持。

于是,他马不停蹄地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座谈会。

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大爷满脸担忧地站起来说:“何先生啊,俺们听说要建寄宿学校,这心里头可犯嘀咕呐,就怕孩子离开家,吃不好睡不好,不适应啊。”

何雨柱微笑着,走到大爷身边,耐心地解释道:“大爷,您的担心我完全理解,哪个当家长的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

但请您放心,寄宿学校会配备专业的生活老师,他们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

而且,孩子们住在一起,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利。

等学校建成了,您随时都可以去看望孩子,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

大爷听了,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点了点头说:“听你这么一说,俺这心里就踏实多了。只要对孩子好,俺们肯定支持。”

这时,一位年轻的妈妈也站起身来,眼神中充满期待地问道:“那学校建成后,教学质量能保证吗?俺们就盼着孩子能学好知识,将来有出息,走出大山。”

何雨柱认真地看着她,说道:“大嫂,您放心。我们会拿出足够的资金,高薪聘请优秀教师,确保师资队伍的质量。

同时,还会定期组织教师培训,让老师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我们也会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让孩子们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优质的教育资源。

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回到城里后,何雨柱开启了紧张的资金筹集工作。

他首先想到了之前多次合作的大型企业张总,便拨通了张总的电话:“张总,您好啊!我是何雨柱。这次又遇到一个教育难题,是临山县的事儿。

那儿的孩子上学条件实在太艰苦了,我打算在那儿建几所寄宿制学校,您看能不能再给我们一些支持?”

张总在电话那头毫不犹豫地说:“何先生,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善举啊!

您的慈善事业我绝对支持到底!这次需要多少资金,您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做到的,绝不二话。”

何雨柱感激地说:“张总,太感谢您了!初步估计需要五百万,您的帮助对这些孩子来说,就是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啊。

有了您的支持,我们离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之后,何雨柱又精心组织了一场慈善募捐活动。

活动现场,各界爱心人士齐聚一堂。

何雨柱站在台上,神情凝重而又充满激情地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临山县的教育现状:

“各位朋友,在临山县的大山深处,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每天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破旧的教室、匮乏的师资,都无法阻挡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就是要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他的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时,一位企业家站起来,一脸关切地问道:

“何先生,我非常愿意为这些孩子贡献一份力量,但我想知道,我们捐赠的这些善款具体会怎么使用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