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捷报传长安(1/2)
云绫带着阿鲁木怀真的首级回到了潼水大营,随她一同回来的还有李红药和那些百姓。
他们将跟随大军一道返回绵州,而他们留在九皇山营地的家人也将被接到绵州与他们相聚。
潼水一战,西羌军虽败,但数万大军分路突围必然难以尽数歼灭,总有逃脱出去的。
西羌溃军无粮,势必会想着劫掠百姓。
没有大军庇护,这些从江油赶来想要协助官军的百姓未必能够安全回去。
是以,云绫稍一劝说,李红药便做主应下了。
待回到潼水大营,云绫先吩咐了燕十七带兵去九皇山营地接应那里的百姓,随后才开始听取战果。
此战,官军斩首两万余,俘虏四万余,西羌七八万大军逃脱者寥寥。
自羌王阿鲁木怀真以下,有名有姓的大将被斩十一人,被俘六人。
闻得战报,中军帐内一片欢腾。
辛苦一夜,他们只记得一直在追杀,究竟杀了多少西羌兵却并不清楚。
如今战报出来,不说年轻的燕十六、钱聚、诸葛琮、王崇义、庞万春等人,就是老成的赵泰和孙怀义也激动不已。
经此一战,阿鲁木部必将在西羌除名,没了这个强盛的部落压着,相信西羌地界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动荡之中。
这对于正经历河北、益州两地叛乱的大周而言,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云绫也很满意,绝美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待众将情绪稳定些后,她才起身开口道:“此战大胜,全赖诸君用心、将士用命,本将自当为全军向朝廷请功!”
“全赖大将军筹谋,我等不敢居功!”众将齐齐抱拳回应,声如洪钟。
云绫抬了抬手示意噤声,随即收敛起笑意,正色道:“西羌虽败,然益州各地尚有叛军作乱,诸君不可掉以轻心!待平定益州,本将再为诸君庆功!”
“谨遵大将军令!”
而后,云绫命诸将各领本部兵马就地休整,次日还军绵州。
待诸将退去,她则独自留在中军帐内开始奋笔疾书。
约莫半个时辰后,一封措辞严谨的战报写成,连夜送往了长安。
潼水之战爆发的同时,绵州城也并不太平。
尚从义回到成都后,得知西羌大军被围,当即找上傅昭玟讨要兵马北上救援。
待其率军抵达绵州,却不想城中已聚集了三万从各地赶来的城卫军。
他不得不连日猛攻,损兵折将不说,军中士气也是一落千丈。
就在他犹豫该如何是好时,侥幸逃得一命的尚明义出现了,也带来了潼水大败的消息。
得知此事的尚从义没有任何犹豫,连夜拔营撤回了成都。
随后,云绫忙于在绵州整编汇聚而来的十余万兵马,傅昭玟、尚从义亦在调整部署,益州迎来了难得的平静。
天佑二十七年,九月三十。
在这九月的最后一天,一骑快马直入皇宫,带来了益州的战报。
正值早朝,王一安将战报呈上,天佑帝看罢大喜过望,口中称赞连连。
自叛乱爆发以来,天佑帝的脸色一日赛过一日的难看,脾气也愈发教人难以琢磨,动不动就会龙颜大怒。
如此反常的欢喜,自也引来了群臣的注视。
天佑帝压下愉悦的心情,冲群臣扬了扬手中的战报,朗声道:“益州捷报!检校玉麟卫大将军公孙云绫率军于潼水南岸围歼西羌十万大军!羌王阿鲁木怀真授首,阵斩西羌大将十一员,斩首三万,俘虏五万!”
话音未落,大殿之内已是抽气声不断,群臣各自与相熟之人窃窃私语,无不为此战报所惊叹。
天佑帝满意地看着这一切,内心也是极不平静的。
当初他之所以力排众议,点云绫为将,除了看重公孙家世代将门外,其中更看重的还是那则预言。
“天倾东北,地陷西南。云绫舞剑,镇国安邦。”
前一句已经应验,他想验证验证后一句是否依旧会应验。
他原本想着云绫以三万之军加上益州心向朝廷的兵马,能稳住益州局势不至于崩坏即可。
正因如此,他才压着梁州之军不动,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若是云绫兵败,梁州之军便是一道保险。
只要将叛军挡在益州出不来,待河北平定,朝廷自可抽调精锐入蜀平叛。
未曾想,云绫会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偷渡阴平,袭取绵州,断敌归路,最后于潼水围而歼之,更是斩下了羌王的首级。
西羌的局势天佑帝是清楚的,没有了阿鲁木部这座大山在,西羌只会是一盘散沙,短时间内再难威胁到大周西南边疆。
没了西羌的援兵,傅昭玟掀起的叛乱终将难成气候。
以云绫展现出的用兵之能,平定益州只是早晚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