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会起名字的老百姓(2/2)
但这事儿也不能怪百姓,易位思考,如果白铁英也是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抵抗不了蝗灾的观念被突然打破时,她说不定也会把这种激动的情感投射到给了她帮助的人身上。
以前抵抗蝗灾的办法不够行之有效,县衙也从没有如此大的力度号召全县商家都出钱出物。若不是肖太骢曾领导过的县衙淫威尚存,若不是领兵的赵将军代理知县,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农民面对蝗灾就只剩抢收一途了。可粮食还未完全成熟干透,提前收回来,一是这样的粮食根本交不了粮税,二是湿度太大,极易发霉腐烂,就算拼了命地吃,又能吃多少呢?抢收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所以上安各村镇,以及后来各家的庄子能保住这么多的粮食,着实让人意外加感激,也就有了那样的流言传出。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这事儿还不等白铁英想办法平息,在外县前来邀请纤云居去他们那里演奏过《驱邪歌》后,流言居然愈演愈烈,因为他们发现蝗虫真的是在大批量的死亡。
白铁英知道这是季节和蝗虫的生命周期的原因,但别人不知道啊!赵将军都特意跟她说,现在民间有把蝗神庙推了,改立“嘉禾庙”的了。
毕竟一个是需要哭着喊着求着离开,但没任何效果的“大爷”,另一个是唱唱歌就能帮你保住粮食的小仙女,从形象上来说都知道该选哪个啊!
白铁英知道她从“蝗虫克星”改名为“嘉禾仙子”后,还是挺感激朴实和会起名字的老百姓的,但同样头疼这样的名号会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赵将军听了她的苦恼后摇头大笑道:“哈哈哈哈,你这孩子怎么一阵儿聪明、一阵儿糊涂的?名声这玩意固然是个双面刃,但你一个小丫头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更别说这时候有人巴不得能靠你转移视线呢!
他们的奏报一定会这样写——百姓多么多么地绝望,但你贡献出来的法子保住了多少多少的粮食,他们又是多么多么地努力,最后让多少多少的百姓今年能如期交税……
都说忠言逆耳了,那自然就有人会报喜不报忧的,更何况这跟他们的考绩息息相关呢?‘凡遇灾害,岁考从良。若损五成,必为次等。低于五成,乌纱不保。’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得不硬着头皮说自己的治所没有灾害或者灾害情况不严重。
现在有你这事儿摆在前头,不说别人,上安县衙这些人对你都可以算是感恩戴德了。不然你以为那流言是从何而起,又缘何如此盛行?这样的事情在官场太常见了,你个小丫头被拿出来挡枪了而已。”
白铁英听了简直五味杂陈,从原来对自己安危的忐忑不安,转为了对百姓的担忧,对那帮子昏官的愤恨,又有种身处这个时代的悲哀。
赵将军见她又跟初次见面时的那种表情,不由得叹了口气劝道:“你这孩子,又犯傻了不是?在性命面前,这些都不值一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