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小凡,大梵般若是这么练的(1/2)
晚上,秦昊并没有继续修行太极玄清道。
而是改修了大梵般若。
按照原著的设定,这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修行法门。
如果说,青云门的太极玄清道是正向修行。
那么天音寺的大梵般若,就是反向修行。
一正一反,白天刚刚修行出来的气,晚上就要消耗掉。
但这并非是无用功。
而是在一正一反之间,气就会锻炼经脉,锻炼肉体。
原著里,张小凡越到后期,修行速度越快。
而且肉体强度极高。
这就是得益于张小凡从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同修太极玄清道和大梵般若。
昨天晚上,秦昊已经将太极玄清道修行到了第一层,引气的巅峰。
一次可运转三十六个周天。
下一步,他就是进入到太极玄清道的第二层。
炼气。
所谓炼气,即开辟下丹田,炼化引入体内的灵气,在经脉中化作元精,润呼一身。普通人一般五年修成。
秦昊如今在这个世界的身体,已经是太极玄清道第一层巅峰。
只需一个念头,就可以突破第一层,踏入到第二层。
成功的开辟下丹田。
不过今日,秦昊要做的事情,不是做理所应该的开辟下丹田。
而是逆转太极玄清道的修行,运行大梵般若。
只是运转了一个周天,秦昊就很敏锐的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气消耗了不少。
虽然不是完全消耗,消弭于无形。
但也减少了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样子。
“难怪原著里,张小凡同修两道,但也只是显示出,他比旁人要慢一点。却不是完全无法上路。”
这样一来,也就让田不易以为张小凡的资质确实奇差无比。
但实际上,张小凡的资质虽然稍微差一些,但和秦昊所说的一样。
应该是有内秀的。
否则他无法统合两道,还能追上杜必书等人。
要知道,能够拜入青云门的,无一不是天才。
就算是人口最少的大竹峰,也一样都是非天才不收的。
青云门的两种收徒方式。
一是长老和首坐下山,看到了优质的孩子,会带回来,收为徒弟。
这是目前为止,青云门徒弟来源最广的一种方式。
自然,不是天才,谁会看上,并且带回来呢
就算是田不易,也不会带回来。
从张小凡就可以看出来。
若非张小凡是草庙村的遗孤,就在青云门下。
他们不能拒绝,必须要有人收下。
田不易是不会收下的。
大不了就是找个村子,给点钱,让人给收养了。
世俗的那点银子,他们这些修行中人,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修行大梵般若,确实比太极玄清道要艰难一些。
“这应该有两个原因,第一,我本身就更贴近道修。
所以在道门法门,太极玄清道之上,我的天赋和悟性也更高。
加上我原本的修行法门,就更贴近太极玄清道,还有阴阳太极图的帮忙。
所以才造就了一晚上,就已经修行到了第一层圆满的地步。
而大梵般若就不一样了,这是佛道的修行法门。
它首先就要求修行者,具备佛性。
也就是所谓的禅。”
秦昊很快就明白了,虽然也可以强行运转,就好像张小凡一样。
“不,我比张小凡还要差一些。
他什么都不懂,只需要按照原本的心意去修行。
反而有一种道法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而我因为已经知道了,所以形成了知见障。
所以,我修行大梵般若反而比张小凡要艰难一些”
这可真是让秦昊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所以说,有时候知道的太多,并非是一件好事”
这个事情,还真如他所想的那样。
“那就只要想想办法,让我具备所谓的佛性,也就是修禅。”
秦昊的内心,立刻就闪现了很多的想法。
但最终,他的念头停在了某个想法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没错,就是佛道典籍。
想要增加佛性,也就是增加禅性,一个捷径,就是参悟佛道典籍。
而心经,又是佛道典籍中的经典。
经文的意思,也很简单。
秦昊自然都能体会出来。
其中除了修行的法门,没有直接列出。
对于佛性的增加和参悟,却极为重要,也是极为方便。
这心经的意思,就是观察内在,自见菩萨。
菩萨,乃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境界。
深入的修行心经时,即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这些都是空的。
做到以上,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形相不异乎空间,空间不异乎形相,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空间等于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一样的。
舍利子呀,一切法都是空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没有不能了解的,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直到没有老和死,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不用智慧去强求,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
“这修行,参悟起来,真的很枯燥。
看起来,就好像是在劝说大家,什么都是虚幻的。
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
倒是也有点大寂灭的味道在里面。
但又不完全相同。”
菩萨觉悟之后,依照心经,心中没有碍。
由于没有碍,所以不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最后达到彼岸。
这个彼岸是什么,那就是佛的境界。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依照心经,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
秦昊吟唱道:“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