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从港岛开始发家 > 第234章 234【再赚一波大的】求订阅

第234章 234【再赚一波大的】求订阅(1/2)

目录

第234章234【再赚一波大的】求订阅

7月下旬

李文迪输送了几百万的资金给邹文怀,希望他能在戏院收购上面打开一些缺口,让邵逸夫感受到危机,至于电影剧本的事情,嘉禾娱乐还在拍摄,估计在10月份之前能在戏院上映。

可是邵逸夫不是吃素的,不断的威胁那些电影制作的小公司,警告他们不得将电影放在长新置业、嘉禾娱乐旗下的院线上映,否则会被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展开清算。

于是,长新置业公司旗下的戏院只能放映一些旧的电影片子,但是维持不了正常的开销,好在戏院物业是自己的,否则损失会更大。

虽然有邵逸夫的狙击,但是邹文怀并未停下脚步,反而加紧了收购戏院,组建不比邵氏兄弟院线差的院线的脚步,在邹文怀的计划里,只要在院线、外阜(其他地区的放映权)能与邵逸夫匹敌,那嘉禾娱乐公司算是可以称得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对手了,距离扳倒邵逸夫、方逸华又近了一步。

邵逸夫自然不会任由邹文怀施为,不断在收购上面为难,故意抬高收购的价格,虽然不能抬高太多,但是可以多损耗一些邹文怀的资金,收购戏院的数量肯定会降低。

其实,邵逸夫在80、90年代能排在香江十大富豪榜里,并不是邵逸夫在电影上面赚到了多少钱,而是邵逸夫拥有大量的院线戏院,那可是妥妥的优质物业,称他为香江的地产界大亨都无错。

恒隆公司在72年上市之后,曾耗资1.15亿元的高价购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旗下的九龙旺角邵氏大厦和新华戏院,虽然这个价格远远抛离了当时的旺角楼宇市价,但是可见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拥有的物业非常值钱。

70年代的香江电影票房大多数都在500万元以内,除去成本,所赚的钱并不多,然而单单两个物业便让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赚到了30部电影的利润,这仅仅是邵逸夫持有的物业中的冰山一角。

李文迪深知邵逸夫的实力强劲,与邵逸夫斗下去会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于是邹文怀成为了李文迪对付邵逸夫的工具人。

在李文迪的记忆力,这几年应该是邵逸夫在电影界最后的辉煌时间了,到了70年代末,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开始走下坡路,众多的电影公司开始浮上来,挑战着邵氏兄弟的霸主地位。

最后不动变通的邵逸夫只能退出电影圈,甚至把自己的院线租借给其他公司。

当然里面也有邵逸夫拿到了无线电视台的控制权的原因。

李文迪相信前世的邹文怀能击败邵逸夫,这辈子的邹文怀应该没有理由打不赢邵逸夫,毕竟多了他这个帮手。

其实,李文迪也是看上了戏院物业这块大蛋糕,虽然不能像邵逸夫一样,靠着这玩意登榜香江十大富豪榜,但多赚点钱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电影制造方面,邵逸夫当然不会放过压迫嘉禾娱乐,听闻而来的消息称:邵逸夫准备在74年下半年拍摄7部电影,争取在元旦的时候全部上映。

这让邹文怀的压力很大,甚至还专门打电话来问李文迪是否还有如此高质量的剧本。

李文迪不会再拿其他剧本出来的,他不是对付邵逸夫的主力军,而且邵逸夫进入颓势,获利最大的是嘉禾娱乐,他没有必要为外人亲手做嫁衣。

邹文怀以及何冠昌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未必会记得李文迪的恩情,只会认为邵逸夫得罪李文迪太狠,李文迪不顾一切后果对付邵逸夫而已。

此时的李文迪也没有太多精力理会邹文怀的这些事,他还有很多的事务需要处理,哪有时间写剧本。

祈年报社

《海盗王》漫画已经出版了两期,但是市场反响平平,有些石沉大海的味道,销量只有几千本,第一期的销量更是吓人的低,仅仅1980册,第二期的销量好一些,接近2500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