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2/2)
林帆跟在逸尘子身后,来到了庙宇后面的一间密室。密室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石棺,石棺上刻满了奇怪的符文。逸尘子指着石棺说道:“这石棺中埋葬的,乃是一位古代大能。那上古神器,就在这石棺之中。但要打开石棺,必须解开石棺上的符文之谜。”
林帆仔细观察着石棺上的符文,发现这些符文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蕴含着某种规律。他静下心来,开始仔细研究这些符文。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林帆沉浸在符文的世界里,浑然不觉。
不知过了多久,林帆突然眼前一亮,他兴奋地说道:“前辈,我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开符文之谜的方法!”逸尘子看着林帆,眼中露出惊喜的神色,说道:“哦?快说来听听。”
林帆指着石棺上的符文,说道:“前辈请看,这些符文其实是按照八卦的方位排列的。只要按照八卦的顺序,依次按下这些符文,应该就能打开石棺。”逸尘子听了,微微点头,说道:“不错,年轻人,你果然聪慧过人。那就由你来试试吧。”
林帆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按照自己的推断,依次按下了石棺上的符文。随着他的动作,石棺上的符文发出一阵耀眼的光芒,紧接着,传来一阵沉闷的轰鸣声。石棺缓缓打开,一股强大的气息扑面而来。林帆定睛一看,只见石棺中躺着一把散发着金色光芒的宝剑,剑身刻满了神秘的符文,剑柄上镶嵌着一颗巨大的宝石,宝石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林帆激动地伸手握住宝剑,就在他握住宝剑的瞬间,一股强大的力量涌入他的体内,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逸尘子见状,连忙说道:“年轻人,快静下心来,炼化这股力量!”林帆闻言,立刻盘膝坐下,运转体内真气,开始炼化宝剑中的力量。
不知过了多久,林帆终于将宝剑中的力量完全炼化。他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站起身来,手持宝剑,向逸尘子说道:“前辈,多谢您的指点。晚辈已经成功炼化了神器,如今便要返回青云门复命。”
逸尘子微笑着点头,说道:“去吧,年轻人。记住,神器虽好,但不可为其所累。希望你能善用此剑,造福苍生。”林帆恭敬地向逸尘子行了一礼,说道:“晚辈定当铭记前辈教诲。”说罢,他转身走出密室,离开了灵隐寺。
林帆走出灵幽谷后,踏上了返回青云门的路途。一路上,他思绪万千,想起了逸尘子的话,心中不禁对“道”有了更深的感悟。他想到老聃死时,秦佚的吊唁方式以及所说的话,“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与自己在修行过程中所追求的心境竟有相通之处。在面对妖蟒的攻击时,自己能保持冷静,随机应变,不正是顺应形势的表现吗?而在探寻神器的过程中,自己没有被神器的力量冲昏头脑,而是静下心来解开符文之谜,这也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做法。
林帆越想越觉得豁然开朗,他感觉自己对修行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握紧手中的宝剑,加快了脚步,心中充满了对未来修行之路的期待。
回到青云门后,林帆将神器交给了掌门。掌门对林帆的表现十分满意,当众对他进行了嘉奖。然而,林帆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的修行之路还很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更加刻苦地修炼,同时也将自己在灵幽谷的经历和对“道”的感悟分享给了同门师兄弟。在林帆的影响下,青云门的年轻一代弟子纷纷以他为榜样,努力修炼,追求更高的境界。而林帆也在不断的修行中,逐渐领悟到了“道”的真谛,成为了江湖中人人敬仰的一代仙侠。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吊唁,号哭三声就走了。弟子问:“他不是老师的朋友吗?”回答说:“当然是的。”“那么,吊丧像这样子行吗?”秦失答道:“对的。起初我认为他是普通人,可是我现在并不如此看。刚才我进去吊唁时,有老年人在哭他,就像哭自己的儿子一样;有少年人在哭他,就像哭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们之所以聚焦在这里,肯定有不愿吊唁却吊唁哭泣的情况。这可是失去天性违背真情的,丧失掉自己所禀受的本性,古时候把这个叫做伤天害理的刑罚。当来时,先生应时而来;当去时,先生顺天而去,安于时运,顺应天然,悲哀欢乐的感情是不能进入其中的,古时候把这个叫做解除了天然的束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