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阳谋(2/2)
为了孙承宗的安全,这件事还是让其他人去办的更好。但孙承宗执意不肯,决定一定要参与其中,面对孙承宗的坚持朱慎锥只能退一步,说可以让他参与,可依旧不能去南方,而且既然他前面已经答应了孙承宗不牵连过多,只打击首恶,作为东林党这边需要孙承宗出面安抚,最好是东林党内部配合朝廷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处置了这些首恶,朱慎锥同意不牵连东林党其他人,就算卷入不深,不知内幕者也可网开一面,这点算是朱慎锥作为皇帝的最大让步了。
听着朱慎锥的话,孙承宗心中感动万分,觉得皇帝的诚意满满,他作为臣子感恩零涕,自然不会拒绝。并且孙承宗主动提出,如自己不能去江南的话,至少也应该派东林党中没有牵连的重臣去江南坐镇,如此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假如派的其他党人,万一借此机会大兴狱事反而适得其反。对这个建议朱慎锥表示认可,想了想提出了一个人选,问孙承宗如果让钱谦益负责此事怎么样,孙承宗考虑了下,觉得钱谦益从身份地位和资格足够,可问题在于钱谦益是一个典型的文人,而且在江南交友广阔,一旦他心软没把事做到位,这样就办坏事了。
所以钱谦益可以是一个人选,但不能是唯一的人选,应该再给他派一个强力的副手,而实际却由他的副手去办这件事,这样的话才能万无一失。
“马士英,此人你觉得怎样”朱慎锥问道。
“马士英此人可是之前的右佥都御史,宣府巡抚”孙承宗回忆了下询问道。
“正是他!”朱慎锥笑笑道:“他当年被弹劾后罢免了官职,后去了南京,崇祯年起复,现为凤阳同知,不过身上还有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加衔,而且马士英此人虽不是东林党,但同东林党中不少人关系不错,张锡钧去南京之前在凤阳见过马士英,对他印象颇深,并举荐此人给朕。”
孙承宗想了想觉得这人可以,马士英的官职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虽不是东林党但对东林党很是熟悉,不少朋友也是东林党人,而且这个人他虽没深交过,当年在京师也是见过几面,是个机灵能干的人物。
而且马士英在江南多年,对于江南的情况很是了解,尤其是刚才朱慎锥提到张锡钧特意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及了马士英,联想到之前皇帝派张锡钧巡抚浙江,还有刚才的那些奏折和罪证,孙承宗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看来这个马士英应该已经是皇帝的人了,在张锡钧到凤阳的时候就主动投靠了过去,要不然也不会提出这个人选。
以钱谦益为主,马士英为副,这样一来人员配备就不成问题了。至于钱谦益会不会答应或者拒绝,这点孙承宗根本就没放在心里。他对钱谦益很是了解,钱谦益虽是东林党的大佬,可他更好名,平日里自誉为清流,喜欢高谈阔论,对于做官很是热衷。
而且钱谦益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却家境殷实,平日里好名,除了收取些下属孝敬外对于黄白之物并不热衷。再加上钱谦益这人很是惜命,是一个标准的自利主义者,这点旁人不知,他孙承宗却是很清楚的。
现在这件事这样大,钱谦益一旦知道必然第一时间要撇清自己的关系,以免引火烧身,所以让钱谦益出面很是妥当,再加马士英在一旁协助,就更没问题了。
就这样,孙承宗一口答应了下来,表示他会去说服钱谦益办理此事,自己虽不能去江南,不过在京师也能帮着皇帝处置后续工作。对于这个要求朱慎锥没有拒绝,就把这件事托付给了孙承宗,由孙承宗以大学士的名义专门负责此事,直接向自己汇报,至于其他安排也交给了孙承宗,各衙门全力配合,包括锦衣卫在内彻查此案。
离开乾清宫的时候,孙承宗这才发现自己后背的内衣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打湿了,今天这事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这个案子接下来会引起什么波澜,孙承宗同样很是担心,可不管如何他已经尽了全力,至少把案子控制在了可控制的范围内,也保住了东林党的大部分人。
等出了乾清宫,孙承宗回头望了一眼,心中暗暗佩服朱慎锥的手段,其实在和朱慎锥商议后续的时候他已经反应过来了,朱慎锥实际上从来没有打算要对整个东林党下手,一举把东林党彻底铲除,甚至在江南掀起腥风血雨的准备。
朱慎锥之前的所有表现和态度只是一个诱饵,或者说以此为契机顺水推舟让孙承宗包括还不得知此事的钱谦益等东林党心甘情愿帮着朝廷整顿内部,以达到分化瓦解东林党的目的。
这是一个阳谋,也是一个无解的阳谋。
朱慎锥的手段高超,更对人心洞悉之深让钦佩。为了保住整个东林党,他们这些东林党的大佬必须要做出选择,而由东林党自己出面也能避免整个东林党的颠覆导致政局的不稳,再加上现在孙承宗主要负责,钱谦益带着马士英冲锋陷阵,其他党派也没办法插手其中,等处置了这个案子后,朝廷就能顺势把江南归于中枢,东林党在江南的根基也会大不如从前,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人,就是永明皇帝朱慎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