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三十一章 皇后哲哲

第九百三十一章 皇后哲哲(2/2)

目录

“娘娘乃先帝所立的国主福晋,我大清的正宫皇后。先帝驾崩,大清自当以娘娘为尊。现在正是应该由娘娘出面解决此事的时候,如娘娘继续袖手旁观任凭两位王爷争吵,这皇位久悬不决,时间越久越不利于我大清也不利于娘娘啊!奴才今日入宫求见娘娘,是恳请娘娘为了我大清,为先帝,以正宫皇后身份招八旗勋贵、满朝文武共同商议皇位之事,以决定皇帝人选。”

哲哲皇后迟疑了下,范文程说的没错,她的确地位尊贵,作为皇太极的正妻和国主福晋是六宫之主,大清的皇后。可问题在于大清和大明不同,大清之前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而后金却是由部落联盟组成的,虽然皇太极自从把后金改为大清后这些年一直在想办法消除以前部落的影响,但八旗制度却是立国之本,哪怕皇太极再雄才大略也无法彻底改变这些问题,所以她这个皇后无论从权势还是影响力来说都远不如那些八旗旗主。

哲哲皇后的身份和地位来自于皇太极,但现在皇太极已驾崩了,她一个寡妇又能做些什么呢?虽然她对范文程所说的话有些心动,也明白范文程说的是对的,但她真的如范文程那样可以这样做么?那些八旗勋贵们能听她的?哲哲皇后对此很是怀疑。

面对哲哲皇后的犹豫,范文程再一次劝说对方,拿出皇帝、皇后的身份来做文章。

范文程表示既然大清已不是后金,皇帝也不是大汗,那么哲哲皇后的身份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哲哲皇后不用担心这些,大清内部支持哲哲皇后的人可是不少,其他的不说,仅仅是满朝的汉臣都会支持她,再加上还有很大部分皇太极的亲信们也会支持哲哲皇后,所以她的影响力不弱,在现在豪格和多尔衮僵持不下的情况下,由哲哲皇后出面是最合适也最恰当的。

听完范文程的话,哲哲皇后说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但她依旧有着顾虑。

“肃亲王本就是先帝长子,如先帝留有遗诏自当继位。可惜先帝走的突然,连半句话都没留下,这才使得情况变成了这个样子。睿亲王现在以祖制为由,意图行推举制,八旗内部支持者也是不少,两边谁都不肯退让,就算我出面,难不成他们就能听我的?”

范文程心中苦笑,哲哲皇后的说的也没错,现在最关键问题就在于皇太极没有留下遗诏,实际上变成这个局面哲哲皇后是有责任的。当时皇太极死的突然这的确是事实,可作为皇后的哲哲当时却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皇太极死后后宫众人惊慌失措,根本就没来得及冷静思考,直接就把皇太极的死讯散布了出去,从而导致八旗各旗主勋贵们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宫中,最终又因为皇太极没有遗诏的原因使得情况变成了今天这副模样。

假如当时哲哲皇后能暂时压住消息,先通知自己的话一切就完全不同了。以范文程的老练必然不会让皇太极驾崩的消息这么快传出去,只需要给他一点时间就能安排好后续,确保皇位的继承顺利。

至于遗诏什么的,这还不简单?只要哲哲皇后点头,想要什么遗诏范文程就能弄出什么样的遗诏来,别忘记范文程的官职是干什么的,他实际上就是大清的首辅,也是皇太极身边的私人秘书,平日里皇太极的诏书全都是由范文程来拟写的,所以弄一份所谓的遗诏对他而言根本不在话下。

可惜啊可惜,当时谁都没想到这点,更因为他范文程是汉臣的缘故哲哲皇后根本就没第一时间把皇太极驾崩的消息告知他,等到范文程知晓皇太极突然驾崩后已是第二日中午的时候了,这时候所有八旗旗主、勋贵们已都已入宫,黄花菜都凉了,范文程就算想帮也帮不上忙了。

现在豪格和多尔衮因为皇位的争吵正是由此而来,假如早让范文程帮忙处置哪里有这种情况发生?

“娘娘不必多虑,奴才对此事另有见解,不知娘娘可否听奴才仔细说来?”

“范先生不是外人,你有话说就是。”

范文程道:“依奴才之见,先帝驾崩后皇位本就应该是肃亲王的,但由于先帝未有遗诏,肃亲王虽有众人支持,却无法正当继位,而睿亲王也正是看明白了这点,拉着八旗勋贵反对由肃亲王继位,所以这才使得皇位空悬不决。”

“奴才认为,肃亲王虽有继承大统的名分,却缺少法理。而且肃亲王此人虽在军中威望甚高,支持者也是不少,可肃亲王平日里性格太过刚直,得罪的人可是不少。其中睿亲王阻止肃亲王就是为了如此,说白了睿亲王是担心一旦肃亲王当了皇帝后会对其下手,两人向来不合,为了自保睿亲王当然不肯让肃亲王如意了。”

哲哲皇后点头表示赞同,豪格和多尔衮的矛盾她当然知道,在皇太极还在的时候两人就针锋相对谁都不服谁,如果让豪格继位,那么多尔衮自然要担心自己的安危,一个死对头成了皇帝,到时候要拿捏自己实在是太容易了,为了自保多尔衮自然不会同意。

可范文程说这些又干嘛呢?这都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的事,现在问题关键也在这里,难道范文程有解决双方矛盾的办法?这似乎有些不可能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