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三十三章 白雪茫茫

第九百三十三章 白雪茫茫(1/2)

目录

懵懵懂懂的福临就这样成了新的皇帝,大清开国的第二位君主。

福临的上位可以说是各方势力平衡的结果,但这也是最好的结果。

为了安抚多尔衮等八旗勋贵,哲哲皇后在确定了福临当皇帝后,特意挑选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为辅政亲王,其中济尔哈朗为第一辅政,多尔衮为第二辅政。

这个任命让多尔衮很是高兴,他心里也明白哲哲这么做是为了拉拢自己。毕竟多尔衮在八旗中的力量不弱,他们三兄弟掌控着两白旗是八旗中的实力派,而且在这一次皇位争夺中,多尔衮更展现出了他雄厚的根基,如果这时候不加以安抚,恐怕难以交代。

对这个安排多尔衮也是心知肚明,虽然自己没能当成皇帝,可当初之所以和豪格针锋相对一方面是因为他和豪格的矛盾所至,另一方面是多尔衮想尝试一下,万一有机会呢?

虽说皇位继承人现在成了福临,没能当上皇帝是一个遗憾,可相比让豪格继位这也不是不能接受,再加上自己成了辅政亲王,多尔衮的地位也就此稳固,手中的权力大增,这样的结果虽没意料中的那么好,可也不算差。

至于豪格却成了唯一的失败者,作为皇太极的长子,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他忙活一场却落了空。这固然有着豪格自身的缘故,但也和各方势力交锋最终的结果有着关系。

而且福临继位后,豪格就连辅政亲王的职务都没拿到,反而被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得到了。从这点来说,豪格心里的失落可以想象,可大局已定他又有什么办法呢?而且哲哲皇后也绝对不会给豪格辅政亲王的权利,要知道现在皇位已落到了福临手里,如果再给了豪格辅政大权,那么以豪格的身份地位还有谁能制衡他?

哲哲皇后看的非常明白,在皇位没有决定的情况下她如果支持豪格是没问题的,可当皇位落到福临手中后,豪格就成了威胁福临皇位的不稳定因素,豪格又不是哲哲皇后的儿子,福临却是不同,两者之间谁近谁疏是明摆着的,所以在大局已定之后,哲哲皇后非但不会重用豪格,还会利用多尔衮打压豪格,以防备豪格再对皇位有窥视之心。

“呵呵,福临……呵呵,顺治……。”

大明的乾清宫,朱慎锥很快也接到了从辽东传来的消息,皇太极驾崩,皇位争夺最终福临继位,大清定年号为顺治,这一系列的变化怎么能瞒得住近在咫尺的大明?

锦衣卫在辽东也是有不少探子的,就是盛京那边也派了人过去。虽然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传递不便,这消息来的略微晚了些,可朱慎锥在福临继位后仅仅五日就在京师接到了锦衣卫传来的情报,等看完情报内容后,朱慎锥不由得笑了起来。

历史的惯性真是大啊!原本以为自己的横空出世会影响到皇太极那边,但没想皇太极依旧以这种方式突然驾崩,而随着他的驾崩后大清内部发生了皇位争夺,可惜这个争夺并没有引发大清内部的战乱,反而很快就决出了胜负。

胜利者并非当时针锋相对的豪格和多尔衮,反而是由一个还不懂事的娃娃当上了皇帝。这个叫福临的娃娃成了皇太极之后的大清皇帝,并定年号为顺治,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顺治登基后不久李自成就会打进京师,崇祯皇帝在京师走投无路最终找了颗歪脖子树吊死,大明从名义上来说就此亡了,而之后李自成在京师登上皇位,国号大顺,再接着乱哄哄的走马灯一般热闹一场,然后和吴三桂翻脸,双方在一片石大战,吴三桂投了大清引清军入关,从而拉开了最后的浩劫……。

闭上眼,一幕幕的景象如同真实画面在朱慎锥的面前掠过,似真似幻让人感慨万千。而随着大清的入关,华夏大地就此陷入了两百多年的黑暗之中,最终使得原本领先于世界的中华却成了落后的代表词,从而才有了近代的百年屈辱。

睁开眼,看着乾清宫里的熟悉场景,朱慎锥再一次回到了现实之中。现在一切都不同了,虽然皇太极依旧驾崩,顺治登基,就连多尔衮也同样成了辅政亲王,可大明却不是原来的大明。

随着自己的进位,崇祯皇帝已早就退位休养,大明皇帝的宝座上坐着的是他朱慎锥而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这几年里,朱慎锥对大明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平定了内乱,挡住了外敌,就连历史上打进京师灭亡大明的李自成也早就成了过雨云烟。而政治和民生上,朱慎锥虽然没有和当年张居正那样实施什么新政,更没有和天启皇帝那样重用太监和文官争斗,但朱慎锥作为一个以军事政变当上皇帝的帝王,他所使用的手段表面上看波澜不惊,可实际上却在潜移默化改变这个帝国。

无论是对地方的休养生息还是加强控制,又或者边贸和海贸的进行,还有通过京察对朝中史治的改善等等,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前不久的江南案更是一下子就把东林党的脊梁骨给打断了,通过江南案朱慎锥顺势就收回了中枢对南直隶的控制,还从京中向江南派去了大量官员以替代了卷入此案的落马官员空缺。

同时朱慎锥还推动了新的矿产政策,直接改革和实施了开矿权售卖,大大改善了国家经济,也拉拢了不少勋贵、士绅、商人和包括各方面的文官集团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