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三十九章 总参议府

第九百三十九章 总参议府(2/2)

目录

就和汉末的官渡之战一样,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是因为曹操突袭拿下了乌巢,而乌巢是袁绍的囤粮地,袁绍大军的粮草供应大部分都来自乌巢。

乌巢被占,袁绍大军粮道断绝瞬间不稳,再加上曹操的出色指挥和袁绍的优柔寡断,这才导致曹操最终能以弱击强,以少击多,赢得了这场关键性的胜利。

努尔哈赤这人虽文化水平不高,可对于三国演义却是熟读于心,而且八旗中许多人甚至把这本书当成兵书来反复研究。所以努尔哈赤在发现实在拿不下宁远的情况下,果断效仿了书上曹操突袭乌巢的例子,采取了突袭觉华岛的战术,而当时袁崇焕根本就没考虑过觉华岛的安危,自以为觉华岛是在海上,建奴没有战船根本上不了岛,可偏偏他忘了天气原因,当时冬天辽东滴水成冰,觉华岛虽是岛可离海岸并不远,海面冰冻后根本不需要船只就能踏冰直接登岛。

再加上宁远打起来的时候袁崇焕也没派人命令觉华岛提前做好防御,或者说他根本就把觉华岛给忘了,等到觉华岛的守军发现努尔哈赤来攻的时候仓促应战,可在失去地利优势的情况下这些明军哪里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建奴?最终觉华岛惨案爆发,觉华岛的军民几乎被建奴屠杀一空,所囤粮草物资大部分抢走,剩余者被努尔哈赤一把火全烧了,就连两千艘船也没跑掉,全化为了灰烬。

虽然事后努尔哈赤依旧没有拿下宁远,无奈领兵退去。随着宁远的防守成功,这场战役居然变成了“宁远大捷”,不得不说是讽刺之极。

吴襄作为当事人,当然明白所谓的宁远大捷只是脸上贴金的说法,实际上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败。宁远守住的确没错,可因为觉华岛的丢失大明不仅损失了一万五千军民,物资方面更损失极其惨重。而努尔哈赤那边呢?反而是一场大胜。

宁远大捷奏报上是斩首二百六十九人首级,但这也是有极大水分的,实际上这二百六十九人首级根本不是袁崇焕的功劳,而是满桂的功劳。袁崇焕打的是守城战,依托的是城头的大炮和弓箭御敌,就算杀了攻城的八旗兵也没办法跑到城外去割首级啊!

满桂当时配合袁崇焕作战,几次出击颇有斩获,可最终因为袁崇焕是文官的缘故,这功劳落到了袁崇焕的手里,满桂之功却没人提及。

这也埋下了满桂对袁崇焕极度不满的根源,再加上之前满桂就和袁崇焕针锋相对,不服袁崇焕的瞎指挥,最终此战过后没多久,袁崇焕为了确保他在辽东的权力,上书朝廷把满桂从辽东调走,从而彻底掌控了辽东军政大权。

至于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炮击重伤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了,其他人好糊弄,他吴襄怎么会不知道?所以当谈起这件往事的时候,吴襄表现的有些不自在,时不时朝皇帝那边瞧上一眼,略有心虚的样子。

朱慎锥把他的表情变化看的明明白白,心中觉得好笑,他并没有怪罪吴襄的打算,何况当时的吴襄并非主将,而且袁崇焕早就被崇祯皇帝活剐了,这件事再提也无必要。

把话题转移到如今,朱慎锥询问吴襄到京师家中安顿的如何,对于住处可满意。

吴襄感激地对皇帝说家中都已安顿好,至于所赐的府邸十分满意,如不是皇帝关心,特意赐第予他,他怎能刚刚到京后就有这样好的住处呢。

“这是吴卿你应得的。”朱慎锥笑着道:“吴卿为国征战多年,于国家有大功,区区府邸又算得了什么。”

“陛下如此厚恩,臣粉身难报……。”

“好啦好啦,你是当将军打仗的人,就不要说这些话了,朕用人只论心迹而不看其他,以后用心做事就行,没必要如此作态。”

吴襄连忙称是,心中对朱慎锥更敬畏了几分,他是见过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的,但对于当今圣上今日却是第一次见。一直听说圣上不凡,今天他算是领教到了,虽言语中如沐春风,可朱慎锥表现出来的气度和压力却让他丝毫不敢轻视。

“对了吴卿,此次来京后你自己可有什么想法?”

“臣受旨回京,自然是听陛下安排,陛下让臣做什么,臣就怎么做。”吴襄毕恭毕敬回道。

这个回答让朱慎锥很是满意,他略微想了想道:“你戎马一生,眼下年纪也大了,再让你去领兵朕也心中不忍。以后就在京中呆吧,去中军都督府任右都督一职,此外朝廷近期会在五军都督府下直设总参议府,你可为右总参议,其职等同于左右都督,正一品军职。”

“此外,朕准备在京师建武学,武学山长由朕亲自兼任,吴卿战功卓著,善于用兵,可在武学任司业一职,并兼任博士传授学业,可否?”

吴襄微微一愣,他脑子被这一连串官职弄的有些糊涂了,中军右都督他知道,可皇帝说的总参议府和右总参议是什么衙门什么官他根本就没搞明白。至于武学他也知道,毕竟他是武进士出身,可皇帝所说的武学结构似乎和他所了解的颇有不同,反而类似于国子监,这可有些奇怪了。

可不管怎么说,既然皇帝这么交代了,他吴襄也不可能拒绝,而且有正经官职总比他在京师当一个闲人要强太多,当即吴襄一口就答应下来,见此朱慎锥很是高兴,勉励了他几句后就结束了这场会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