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出发珠峰(2/2)
这是一支由179名登山运动员和255名科考、气象、通讯、新闻、医务、交通运输和后勤人员,组成的人数众多的登山队。
这也是珠峰历史上最庞大的一支队伍,他们不仅承担着登顶的任务。
而且肩负着测量珠峰高度的使命,以及进行地质、大气物理和高山生理等科学考察的任务。
当冯辰见到这支队伍后,只好向上级申请增派人手。
最后经过上级沟通,由‘红山宫’连队抽取一个排的兵力。
由王连长亲自带队,加入冯辰的警卫队伍并听从他的指挥。
其实这也并不是我国第一次攀登珠峰了,前世的60年5月已经有四位英雄登上了珠峰。
但是当年那次登山探索,并未被国际社会正式承认,这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设备限制。
而且当时是在关于珠峰,归属权的谈判尚未解决之际。
我国派出的一支由214人组成的登山队,于1960年开始挑战珠峰。
尽管他们克服了严酷的环境,成功在凌晨登顶。
但由于技术限制,没有留下清晰的录像作为证据,因此遭遇了不被承认的境地。
后来又因种种原因,再次攀登珠峰的计划一拖再拖。
一直到了今天,现在科研人员和登山队全部到齐后。
上级领导还专门开了一次动员大会,然后在逻些人民的欢送下离开。
沿途各地人民都很热情的招待大家,驻军部队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最后终于安全抵达珠峰脚下,海拔5000的登山大本营。
开始进行适应性训练,大本营的设施齐全。
不但有通讯室和外界联络,还专门设立了‘珠峰广播站’...
大本营的气象站每天认真工作,及时掌握附近的气象变化信息。
此时登山队进行了三次适应性行军,侦察修路队提前从大本营出发。
分别在6500米营地、7600米营地,分别建立了多个营地。
最终打通北坳大冰墙的道路,成功登上北坳,完成了侦察修路任务。
而且还有藏胞热情支援登山队,他们把牦牛赶到过去。
到达了的高度海拔6500米,帮助运送了大量的登山物资。
此时的冯辰他们也经过多次训练,跟着登山队来到了营地。
当冯辰到了这里之后,发现此处的景象非常震撼!
冰面上的巨大漂砾保护了
冰塔区绚丽多彩的“水晶宫”~冰洞!
由于光线的反射,在洞壁上映出变化万千的花纹,光彩夺目很是好看!
冯辰跟着侦察修路组,在裂缝地段架设金属梯,确保后续队伍安全通过。
不过这里已经是常人,无法抵达的区域了。
接下来就是登山突击队的路了,冯辰因为有系统加持。
竟然也通过选拔,加入了登山突击队,并负责物资和协助勘探工作。
突击顶峰的运动员出发前,大家都在动员大会上表决心。
冯辰和一名同志接过庄严的红旗,带上金属测量觇标。
不过当突击队一行17人,来到海拔7400米的高处。
风越来越大,行动越来越艰难。
登山队决定突击队暂时下撤,队伍按照指示下撤到海拔6500米的营地。
等了两天珠峰地区风势稍减,突击队继续向顶峰挺进,当天就到了海拔7007米的北坳。
短暂休整后通过海拔7400米的“大风口”,到达了海拔7600米营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