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伊克昭盟(2/2)
当科考队的队员们都收拾好,来到驻军食堂排队打饭。
大家围坐在一起,尉迟明先喝了一口大米粥!
长出一口气满脸幸福的说道:“啊,舒坦!几天没喝汤还真想的慌。”
几个科考队的年轻人,也都深有同感的点着头。
而此时一旁的秦教授正拿着一个馒头,边嚼边看着资料。
马教授看到就开口说道:“先吃饭吧!待会再看也行。”
可秦教授反而放下馒头说道:“在伊克昭盟毛乌素沙漠南边,有一个古代匈奴都城叫‘统万城’,我回头去看看吧!”
马教授听了马上回道:“好!就是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上千年下来也不知风化成什么样了。”
对于这个‘统万城’的来历,冯辰前世在网络上也看到过。
“无定河边有白城,城曰统万天下名。”
1600多年前,匈奴族后裔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都城统万城。
因其城墙呈白色,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白城子”。
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记载,公元413年,赫连勃勃任命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
征发管辖境内的各族民众10万余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并亲自定名为“统万”。
显示了“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雄心壮志。
统万城的营建历时六年,赫连勃勃自居华夏正统。
所以统万城在布局上极力模仿长安、洛阳。
根据记载,建成后的统万城规模宏大、气势雄浑。
整个建筑“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
史传,筑城时为图坚固,工匠蒸土夯毕,督工以铁锥力刺以检验其牢。
尽管历经1600年风雨侵蚀,由石英沙、白粘土、石灰“三合一”夯筑而成的城廊残垣依旧坚硬如初,足以证明“其坚可砺刀斧”所言不虚。
统万城自建成之后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
一直是伊克昭盟高原南部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到北宋时毁弃。
冯辰听了两位教授的谈话,插了一嘴说道:“这里是不是先秦时期的‘河套地区’啊?”
秦教授马上点头回道:“没错!这里就是以前人们常说的‘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区。”
“河套平原是阴山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间的断陷冲积湖积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
“当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
“在今伊克昭盟一带设立郡、县,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一带属北地郡。”
“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东部一带属云中郡。”
“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北部一带属九原郡。”
“乌审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南部一带属北地郡,四郡下辖34个县。”
“到了现在如今的伊克昭盟地区有两个历史称谓,即“新秦中”、“河南地”。”
“此地历史悠久!唐代诗人陈陶的那首~《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绵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里的‘无定河’就在这附近,这条无定河在历史上也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战争。”
“战国时秦国和魏国在这里互相争夺,汉朝时又有匈奴在这里纵横肆虐,到了东晋时期,五胡乱华,战火连天,匈奴人还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他们自已的王朝‘大夏国’。”
“等到了600多年后,无定河边又出现了一个夏王朝,它就是一直和北宋争锋的西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