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到达兴庆府(1/2)
清理工作足足进行了两天,才将这五六十平方的藏室清空。
至于那些精美的壁画,只能暂时将这里封存,等到将来再说吧...
随后的几天里,发掘工作继续进行着。
冯辰这段时间跟着秦教授他们,学了不少考古知识,都已经能分辨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了。
在阿尔寨石窟在山体周围的石窟间,发现的那二十二座浮雕石塔里。
冯辰已经成功认出来除一座为密檐式塔外,其余均为覆钵式塔。
多数石塔在岩壁上直接浮雕而成,少数石塔雕凿在长方形或长椭圆形佛念内。
而且还发现个别塔腹的念内,还存放有骨灰和绢纸残片。
还有塔腹凿刻密宗早期,派别黑教的驱魔标志。
另外,在山顶发现六座建筑基址,平面多呈方形和长方形,少数为圆形。
墙体用长方形条石垒成,应为庙宇建筑遗址。
在阿尔寨石窟周围,还发现有不少塔基遗迹。
就当阿尔寨石窟科考工作,已经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
出土了元代铜灯、铜碗、金刚陶范等文物...
伊克昭盟和上级相关部门,也派人赶到了现场。
开始协助秦教授他们进行文物信息采集、壁画修复以及窟门更换、地面硬化等工作。
随着此地人数增多,冯辰的几人的压力也小了很多。
外围的警卫工作,已经移交给地方执法部门。
冯辰也和地方的执法部门,谈了一下盗墓贼的问题。
并将地上的痕迹,和一些发现都告知了他们。
阿尔寨石窟的科考工作移交地方后,秦教授和科考队员又待了一天,就准备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全部收拾妥当后,冯辰他们的车领头带着科考队一路南下。
车队又跑了不到二百公里,终于到达附近最大的城市~‘兴庆府’。
这里古称“兴庆府”,别称“凤凰城”,是N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
地处我国西北地区、N夏平原中部,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
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干燥,蒸发强烈。
虽然‘兴庆府’的气候干燥,但这里并不缺水。
这里的水系主要由黄河干流、东西横向的山洪沟、引黄灌溉渠道及排水沟、平原的湖泊湿地等组成。
这地方的降雨量偏少,绝大多数地表水来源属黄河过境水。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黄河水灌溉渗入和山前侧向入渗。
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
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今有“塞上湖城”之美称。
全市有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
进入‘兴庆府’整个车队,依旧是去了驻军那里休整。
这个是出发前冯辰和秦教授、马教授一起商议决定的。
因为地方情况不同,冯辰不敢保证此时沿途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