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综影视:审判宣言 > 以下我的想法,有想法不同的可以积极评论啊!真的槽点特别多。

以下我的想法,有想法不同的可以积极评论啊!真的槽点特别多。(1/2)

目录

我觉得王倦笔下的庆余年2中改了很多东西,他把范闲和李承泽之间的最大矛盾变了。

我觉得范闲对李承泽不是单纯的恨,范闲希望李承泽离开京都这个泥潭,其实更多是因为范闲在李承泽身上看见了他自己。

连李承泽都说范闲和他很像,最后死时那里说,李承泽不喜欢范闲,因为他们很像,两个人太像了,想要下意识的除掉对方。这是李承泽的想法。

而我觉得范闲更像是,看见相似的李承泽,却是把他当做另一个自己,想要把他雕琢成他预想中的样子,雕成他想象里完美的他自己。

他在李承泽身上看见了他的缩影,他把李承泽当做一块和他很像的泥塑,想要通过自己的手,将他雕刻成他想象中的完美模样,将他办不到的事寄托在李承泽身上,让他成为他完美的样子。

可矛盾点就在于李承泽不愿,李承泽有自己的傲骨,不愿意如范闲说的那样什么都不做,等着范闲说的那样去保他。

他身后有母亲,麾下有跟着他的手下,他若不争,手下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庆帝不许,庆帝用淑贵妃的命逼迫李承泽往前走,而且太晚了,李承泽回不了头了,那条死路在他回头的一瞬间就会顷刻崩塌,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会摔下深渊,他只能往前走。

一步一步的向着那条没有光明的死路进发。

而李承泽不愿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范闲,他的前半生太难了,难到对待外物总是三分真七分假,始终不全面,无法真正相信。就如同他总挂着羞羞的笑,那也是三分真七分假。

庆2中两人的矛盾,在我看来像是在同一时间段,两人认知中的理论不同引起的矛盾。

说是封建思想和现代思想的碰撞。

可在我看来更像是,还处在半保护下的范闲和早已深知京都生存法则的李承泽思想下的碰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