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 第2047章 何为大地

第2047章 何为大地(2/2)

目录

三百六十度只是上下左右前后。

而岳川还可以从外看向内部,从内看向外部。

不光是物质层面,还有能量层面等等。

“这种感觉,就像土地庙行使职权时一样,可以看到领地范围内的一切草木、虫豸、鸟兽……”

“只是,土地庙的职权范围不超过千里,而眼前……”

“不光是范围大,清晰度也没法比。”

最重要的是,同时接纳这么多的信息,处理诸多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变化发展、生灭涨落等等。

岳川知道,这是一张体验卡。

是自己耗尽所有香火换来的体验卡。

不知道体验时间是以分钟计算,还是以秒计算。

而无论哪一种,岳川也没有能力加钟了。

必须珍惜当下的每一秒。

岳川祛除杂念,凝神静心,迅速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身心融天地,意念通万灵。

这一刻,岳川仿佛化身世界。

他感受到了世界的呼吸吐纳,感受到了世界的脉动。

他不再以卑微的蝼蚁视角观察世界、认知世界。

而是像人们照镜子一样,仔细的打量着自我。

什么内观世界,什么内景,这一刻全都弱爆了。

那些都是古人机缘巧合之下管中窥豹。

就像盲人摸象。

都只能通过脑补来形容自己看到的场景。

但是人无法想象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

就像人们做梦的时候从来不会梦到手机一样。

古代的先贤也无法通过准确的文字形容自己看到的一切。

他们甚至无法判断自己看到的场景究竟是真是假。

一百分的奇妙瑰丽,通过匮乏的语言文字,只剩下十分。

人们再通过这些语言文字去学习、了解、思考的时候,可能就只剩下一分。

岳川不一样。

他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知识大爆炸时代。

他见过各种脑洞,各种猜想。

同时,他又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科学、严谨、通俗。

此时此刻,诸多知识、信息碰撞、冲击,在脑海中水乳交融。

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全新的理论,在脑海中缓缓形成。

大地并不是人们认知中的“脚踏实地”。

实际上,大地是一个类似卵的巨大存在。

没错,就是孕育盘古的那个巨蛋。

岳川不知道其他世界的大地是怎么回事,但岳川能确定,大周世界的大地是活的。

大周世界所谓的“天道意志”并不在天上,而是脚下的大地。

其他一切,都是“大地”的附庸。

比如人和自然万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是这个巨蛋表面的尘埃。

对人而言,那是深厚、肥沃的土壤。

对巨蛋来说,些许风霜罢了。

这个巨蛋是活的,它拥有生命的温度、热量。

只是这种温热远远超出人的承受极限。

人太渺小了!

巨蛋有呼吸,有脉搏,它也在周期性的呼吸吐纳。

只是,这个周期太漫长了。

漫长到超出人族的观测极限、记载极限。

世界每隔几千万年一次的寒热变化,就是这颗巨蛋在吐气、吸气。

这种超越认知的力量,比上古神话《山海经》中烛九阴睁目为昼、闭目为夜更加夸张。

这颗巨蛋表面柔软,只是这种“柔软”对于人和其他生命而言,还是过于坚硬,过于厚重。

这个巨蛋表面在不断蠕动,沿着一个方向不断运动。

巨蛋有两个端。

一个是出口的端,一个是入口的端。

大地由内向外不断喷涌各种物质、能量。

就像生命的排泄一样。

这些物质和能量以出口端为中心,不断向四面八方辐射。

而这个点就在太平洋中。

这个点为中心,四面八方皆是海洋。

而且是海洋深度非常非常深。

因为这里的“运动”最为强烈,也最为快速。

物质不断向四面八方输送,根本来不及堆积,也就无法形成陆地。

与这个点相对的就是“入口端”。

各种物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然后向下沉没,重新回到大地深处。

如此,完成一次“吐纳”,一个“周天”。

这个“入口端”就在大陆的最中心处。

因为各种物质在这里汇聚,堆积速度远远大于沉降速度,必然造成陆地。

陆地不断隆起,最终形成高山。

说到这里,岳川已经明白了。

所谓的“入口端”就是新疆、西藏一带。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传说中的“昆仑”。

世界屋脊、最高峰,也就在这附近。

也正因此,这片区域板块运动非常活跃,时不时就会有地震出现,而且是高强度地震。

这在内陆地区都是非常罕见,也非常反常的。

事实正如岳川猜想。

大地在这种运动中不断成型,并且向岳川熟悉的模样发展、变化。

岳川不由想起在土地庙时的日子。

当初教胡二冶炼金属。

自己将矿石碾磨成粉,然后放在陶器上,通过敲击的震动,令其中不同成分的物质分离、分层。

同样的力,不同物质的运动距离、运动轨迹,都是不一样的。

就拿投掷来说。

块头大、分量重的物体肯定运动距离短,最早落地。

反之亦然。

大地“出口端”喷发的能量、物质也同样如此。

它们会快速分离、分层。

就形成了岳川眼前波浪状的线条。

就像子申甩动玉简,在视网膜上留下的一道道平行曲线。

在能量上,它叫灵脉。

在物质上,它叫矿脉。

岳川忍不住将那一条条歪歪扭扭的曲线和上辈子地理课上的矿脉分布图互相对照。

果然,在环太平洋一带,矿藏丰富得令人发指。

就拿铜来说。

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俄罗斯的东海岸,包括小日子,印尼群岛、澳大利亚北部。

这一圈都有密密麻麻的铜矿。

其中的智利铜矿更是驰名世界。

如果把这些铜矿的矿脉连接起来,会发现,它们就是一条弯弯折折、扭扭曲曲的曲线。

最终,这条曲线首尾相连,成为一个圆环。

而这个圆环的大致中心,就是“出口端”。

其他矿脉也都是这个情况。

大体上是物质的沉淀、堆积,局部地壳运动,造成偏移、误差。

除了铜矿,其他矿藏也都类似。

比如石油。

这是能量带形成的“灵脉”,也可以说是物质带形成的“矿脉”。

又或者两者相结合的产物。

与铜铁之类的物质不同,石油属于液体,可以流动。

在大体上,它是呈“环状”分布。

但是因为液体的缘故,它会像江河流水一样,往某些“低洼地带”汇聚。

所以,石油的矿脉会格外聚集。

它们聚集的地方就是超级大油田。

大地产生的诸多资源里,石油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种。

只是人们的发展阶段,恰好在利用这个资源,将其推到了不属于它的高位。

作为万事万物的汇聚地,“昆仑”的能量是最充沛的,物质也是最丰富的。

这里诞生的生灵数量是最多的,质量也是最高的。

而华夏的起源,就在这里!

(这个理论,或者说猜想,不同于大陆板块漂移说,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搜索、查阅相关的矿带、地震带等,自己对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