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 第175章 欲为尚书,必承其重

第175章 欲为尚书,必承其重(2/2)

目录

长孙无忌着急要走,李承乾话还没说完,怎么可能先放他离开。

让他等等再去太极宫。“倒是因缘际会啊。”

“舅父,合该你任这民部尚书,否则也说不定无从得知,这草原上的金山银山啊。”

长孙无忌笑容满脸,脸都快起褶子了。

他道:“还是全赖殿下洪福,我不过是沾了点光而已。”

李承乾不置可否,道:“舅父也不能全靠这些东西,毕竟还没得到证实。”

“开采也需要时间的。”

“所以,重心还是要放在民间。”

“我听闻,每次税收,

“舅父要在这上面,下点功夫。”

“国库的钱财,不能让人贪墨,让人偷税漏税,逍遥法外了。”

长孙无忌道:“臣也有心思整治一番,确实有些人上下其手,侵占国库的钱财。”

“对这些人,必须重拳出击。”

李承乾道:“江南等地繁华,少有经受战乱。”

“此外,舅父要想提高税收,也可以把眼界着眼于大海。”

“大海可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啊。”

闻言。

长孙无忌不由皱眉。

长孙冲与李治也是有点意外。

近来,他们跟随在太子身边,是知道太子与江南士族的密切关系的。

怎么突然提醒关注江南呢

李承乾当然也有他的想法。

江南士族投效也好,跟山东士族打擂台也罢。

他给萧瑀画下的陪都大饼,江南士族仅仅凭着跟山东士族对着干,还远远不够。

江南本身就要拿出,足以令朝堂刮目相看的本钱来才行。

江南繁华富庶。

想要有权,那必然要有取舍。

你不能有钱又有权。

不知道给朝廷上贡,还想立足朝堂,想屁吃呢

长安权贵的目光,又不能隔着万里之遥,看到江南锦绣繁荣。

不让李世民,不让中枢大臣看到江南的能力。

李承乾想要推动陪都的想法,都有点底气不足。

想要江南陪都,势必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行。

我皇太子给你们当急先锋,他们也配啊

还要他们自己成事才行。

让长孙无忌把目光放到江南,是有多重含义的。

一个是让山东士族有机会出气,敢跟我们对着干,狠狠的给我收刮他。

一个是让江南士族出血,让他们知道,朝中无人,到底是有多艰难,会更近坚定的站在太子的羽翼下。

一个是朝廷看到江南雄厚的财力,原来江南这么有钱,必须加大对江南的掌控。

只要朝廷重视江南一带,李承乾就好以江南为基点,发展海上力量了。

这是李承乾从整个大唐发展的全局角度去看待的。

他不在乎个人得失问题。

作为上位者,他是棋手,是落子之人。

整个棋盘布局,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棋子而已。

他在意的,是自己的落子,自己使用的棋子,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与规划。

仅此,便足够了。

长孙无忌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棋子而已。

民部尚书这个位置,让他坐,就是要去充当一个马前卒,一把利刃。

他背后有山东集团。

开发草原,长孙无忌肯定是偏向山东集团的。

李承乾要的就是这个。

山东集团只要对草原有心,出人出钱出力的办事。

钱,随便他们捞。

只要经营草原有成,李承乾就完成了自己的构想。

至于山东集团攫取了多少钱财。

他也不在乎,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吐出来。

“对了。”

“昨天刚到了一批,江南送来的海鲜。”

李承乾偏头,吩咐道:“等会儿让冲弟,把海鲜送到舅父的府上,再派个厨娘过去。”

“舅父也尝尝海鲜的味道。”

“那味道,非是寻常之物能比的。”

长孙无忌也来不及多想,道:“多谢殿下美意,臣却之不恭。”

“这下算是有福尝尝东宫厨艺了啊。”

李承乾笑了笑,东宫厨娘的手艺,长安闻名啊。

“对了舅父,工部那边,你也盯着点。”

“改进农具,这么久都没消息,他们到底有没有把心思放在上面。”

他道:“这次朝廷拨了钱过去,再没有成果。”

“不单单影响到耕种,也影响田地的开垦啊。”

长孙无忌当即肃穆。

他还有新增两千万亩田地的责任。

太子什么想法,他考虑不过来,他要先考虑,一年怎么把这两千万亩给开出来了。

搞不出来,就算完成八千万贯的目标,那功绩也会大大折扣,还有人对他指手画脚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他是知道的。

农具效率不高,就当年下地耕犁的样子。

别说两千万亩,就是一千万亩都够呛。

所以,工部,你给本公小心点。

“殿下放心,臣会随时关注的。”

送走长孙无忌,李承乾笑容不减。

这就是让长孙无忌坐上民部尚书位置的作用。

他想要搞钱,就会想法设法的,找到任何能帮他完成责任的途径。

八千万,两千万亩。

就是压在长孙无忌头上的泰山。

从经济,吏治,商业,农业等等方面。

往后不用李承乾去说,长孙无忌也知道该去怎么做。

我特么要是完不成,尚书位置不保。

那你们也别想好过。

这就是欲为尚书,必承其重。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