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李世民进化了!(1/2)
第229章李世民进化了!
新年才开始,天子就连下多道诏书。
内容是一道比一道刺激。
本来就热闹喜庆的长安,变得更加热闹喧嚣起来。
但还没等大家消化下去,太极宫再次发出一道诏令。
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无不震惊瞠目的。
“大唐皇帝令:大唐帝国银行,司职货币兑换,新增储蓄、借贷等职能,为我朝经济要部……。”
“剥离民部,独立设署,升格正三品官署,直属天子……。”
“大唐帝国银行行长,吴王李恪。”
“朝廷捉钱令史转入帝国银行……。”
“令行即始!”
这道诏令,简直是比前面几道,还要令人震撼。
一个本该归属于民部的下属职司,竟然摇身一变,成为等同六部的正三品官署。
这简直是让人刷新认知。
一道诏令,让一个新诞生的官府,直接跟六部坐在一桌。
这不是打破常例是什么
大唐虽然定下天启四句为所有大唐人的使命,矢志于探索开拓。
但也没让皇帝陛下你这么探索创新啊。
这不单设立一个官署那么简单,是把民部本该有的权力给分离出去,减小民部的影响力。
往后民部的地位,还能比兵部,工部,刑部重要吗
怕是平起平坐的资格都没有了吧。
百官议论声很大,但三省六部的主官们,却没有发声。
早在年前,这事就已经确定了。
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亲王担着的差事,岂能小的
陛下一手要抓民部,一手又要抓钱。
这分明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谁也不敢违逆着陛下的心思来。
原先是民部尚书长孙无忌去尚书省了,现任尚书刘洎,才刚提拔上来的。
民部就没有人为此说话的。
刘洎权柄削弱,哪怕心头有怨言,敢在这个时候跟李世民炸刺的
屁股都还没坐稳呢,完全是想多了。
可以说,这是最好分民部权力的时候。
李世民本就说一不二,有反对的声音也能压下去。
谁让李承乾之前就把整个大唐的基调给定下了,全大唐都认为自己有开拓、探索、创新的使命呢
圣天子践行这一使命基调,完全没有错。
……
太极宫。
两仪殿。
李世民正在与房玄龄谈话。
内容是太子。
“陛下让苏亶任侍中,掌吏部,是不是有点过于破格了。”
房玄龄说道。
“太子提的嘛。”李世民很是轻松的回道。
“那陛下就答应了”
房玄龄很是惊奇。
其他什么,他都不太在意。
独独这一条,他是绞尽脑汁也没有想通,陛下到底为何对太子如此放纵的。
“因为太子是对的吗”
房玄龄再次说道:“吏部由苏亶破格掌着,于志宁也是太子的老师。”
“陛下,如今对太子放权,史无前例。”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笑道:“你是觉得太子会势大,从而会引起我的猜忌吗”
房玄龄沉吟片刻,点头道:“是!”
他害怕陛下猜忌太子,从而再演化当年之事。
如今朝中的天,是两宫。
但是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大家虽然压力不小,国事却是朝着向好向大发展。
他不想让这等大好的局面,因为陛下的故意放纵,最终又给猜忌上了。
毕竟天威难测,伴君如伴虎。
谁也不知道,上一刻天子还和气一团,下一刻就雷霆震怒。
天子与太子间的争斗,远比臣子们之间的争斗要残酷可怕的多。
臣子之间还有天子作为缓冲转圜的余地。
天子可以拉偏架,也可以施恩。
可一旦天子与太子之间不合,谁来拉偏架
那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官员下马。
如今太子身边围拢的人太多太多了。
不管太子如何势大,在天子面前,都不够看的,所以,只能是太子落败。
太子一倒,那倒的人,可就多了去。
朝野上下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进去。
那样的争斗,会让大唐元气大伤的。
所以,房玄龄不是说太子坏话,挑拨父子关系。
他是想提醒李世民,不要再玩火了。
你一味的放纵可以,但要做好太子更强势的准备。
见到太子强势,你又不高兴,折腾朝堂,陷入内耗中。
那你又何必答应太子呢
李世民不由轻笑一声,“玄龄啊。”
“我若是不知道你为人,还以为你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
“这话落到太子的耳朵里,怕是要对你有意见了。”
房玄龄摇头,“太子仁德,知大义,识大体。”
“他知道臣的意思。”
闻言,李世民仰头大笑,“你今日又让我高看一眼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