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浅草 众生相 朋友(1/2)
“就是这里了。”
司机按照弓子和梅吉的指示,在浅草的居民区附近停了车。
他也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有点抓不准,回头看了眼弓子两人,见他们点了点头,这才放心的解锁了车门。
“麻烦你了,黑木桑。请你在这儿稍等片刻,我们看完后马上回来。”
北川秀拉开车门,对司机黑木笑道。
黑木连忙解开安全带,飞也似的下车帮他们开车门,并九十度鞠躬回礼道:“北川老师,您言重了!能为您工作,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会一直在这儿等着你们的,请不用太急,把事情办妥再回来吧!”
“嗯。”北川秀冲他微微欠身,随后把视线放回到了附近的居民区。
浅草虽说属于新宿区,但贫穷感却比他当初去过的北伊豆还深。
一辆豪车来到这儿,顿时成了周围无数居民的视线焦点。
北川秀向四周望去,只见到一幢又一幢上了年纪的一户建,墙壁班驳,还长了不少常春藤和爬山虎。
一户建周边透露着一股又一股阴湿的气息,分类的垃圾桶外也堆满了各种生活垃圾,完全没有城市中心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整洁感。
有人说,想要知道一个国家民众的真实经济状况,就看他们最好的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而想要知道一个国家最真实的民众生活状态,就看他们农村地区的卫生环境和条件。
新宿区在东京各区里都算富裕和知名的,走在区中心任何的地段,你都能感受到类似隔壁魔都的气息。
但只有来到浅草这样的城中村,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新宿区普通民众的生活情况。
住在这种居民区内,别说生活,北川秀感觉他们能不能吃饱饭都是个问题。
可即便是这种无人问津的贫民窟,众人依旧能看到墙体上用油漆书写的“选举宣言”。
桥本龙太郎此前答应民众要将日本经济带回到鼎盛时期,他的部下走遍东京各区,在各种地方写下了类似的标语。
时过境迁,桥本龙太郎的选举宣言还在墙上,新的首相却已经蓄势待发。
从这点看,日本政治也挺有些滑稽感的。
当然,居住在浅草的民众根本不关心谁当选首相,哪个政党会长期执政。
他们只看社区和町内会什么时候发救助粮,哪个政党和首相愿意保障他们的底层生活,他们就支持谁。
“北川老师我们真的要在这儿逛几圈么”
出生在浅草,生长在浅草的弓子对这里完全没有好感和归属感。
她跟着阿信她们跑去歌舞伎町工作,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攒够钱,彻底脱离这个鬼地方。
梅吉对这里的印象也不好。
自记事以来,搬家到这儿后,他的家庭就再没和谐过。
浅草是无数人的回忆,但也是无数人的梦魇。
尤其是他们这样的年轻一代。
两人实在搞不懂北川老师为什么非要来这个鬼地方采风。
难道说有钱人的癖好都那么古怪么
“就随便走几圈看看吧。”
北川秀冲他们摆了摆手,已经拉着薰子朝居民区内部走去了。
两人没办法,只好快步跟随在后面。
浅草是日本垮掉一代的聚集地,川端康成的原著小说里是这么说的。
当来到池塘边,看见一个莫名其妙的疯子正捞起鱼池里的鱼食大口大口吃着时,北川秀有点能感受到《浅草红团》原著小说里的那种荒诞感了。
“这家伙叫秀泽,据说考了十二次东大都没进,后来就变成这样了。”弓子走到前面,偷偷把编辑薰子给护在了身后。
她可不希望未来能掌控自己命运的“顶头上司”在这儿出什么事。
“十、十二次!”薰子睁大眼睛,目瞪口呆。
日本也有所谓的“复读”,不过在这儿,复读被称为“再选”,而复读生则被叫做“浪人”。
浪人原本指失去主子的武士,即武士中的失业者。
在古代,成为浪人的武士一般会在各大领地游荡,用杀人越货等各种手段来证明自己的武力价值,以期待能被当地的大名或者贵族看中,重新成为有主的在编武士。
在现代,这个词被用来指那些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准备来年继续挑战的学生。
这些复读生在日本还有不同的称呼:复读一次的称为“一浪”,复读两次的称为“二浪”,复读多次的称为“多浪”。
这些复读生通常没有工作,专门参加各种补习班或者干脆自学。
他们需要自行安排报名和获取考试信息,通常通过私营的补习学校(私塾)来获取相关信息。
这批人是学生群体里的边缘人,而大部分的“浪人”最后都没能成功上岸,过着日复一日的“重读人生”。
因此当弓子说出秀泽连续失利了十二次东大的考试,几人都能理解他现在的状态了。
“不过我妈妈曾说,秀泽是故意装疯卖傻。不然要是还保持理智却始终考不上大学,会被浅草的其他人笑话的。”
弓子压低声音,走在前面带路,
“在浅草,如果还要被最底层的人看不起,人是会疯了的。”
日本人注重社交礼仪,注重所谓的“不给人添麻烦”,因此也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好面子。
他们表面上毫不虚荣,绝不攀比,但实际上,从学校到社会,在各个角落,都充斥着互相攀比的人。
连最底层的人都看不起你,那你就是最最最底层的废物了。
在日本,谁都无法忍受这种视线。
别看那些破产了的流浪汉总是游荡在公园和网吧,但至少他们的外形是得体的,谈吐是优雅的,看起来丝毫没有为现在的困境所困扰。
“装疯卖傻.”北川秀扭头看了眼还在捞鱼食吃的傻子秀泽,忽然有种悲哀感涌上心头。
不仅是日本,隔壁也有很多这样的魔怔考试人。
在旁人眼里,他们蠢到把一辈子都搭进了一场考试中。
可陷入到那么大的沉没成本中,谁又能轻松脱离呢
跟随着弓子的脚步,北川秀和薰子目睹了浅草的一切。
弹钢琴的姑娘,潇洒的疯女人,船小子,骑旧自行车的一对青年,流浪汉,抱婴儿跑步的夫妻
川端康成所描绘的“清明上河图”跃然纸上,真实的浅草社区景象可比小说文字有冲击力得多。
看着看着,薰子也不禁沉浸进了浅草社区的氛围中。
弓子和梅吉发现北川老师并不是随意闲逛,特意驻足去观测的居民也不是随便找的。
他很有目的性的在了解浅草,不仅如此,几人边走,北川老师还一边发问,一边说着些他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在北川老师的话语中,弓子和梅吉好像看见了一个全新的浅草。
他口中的浅草,不单单是无数贫民汇聚的底层社区,也是日本在当下时代的一个小缩影。
广场协议后,泡沫经济让所有人迷失,大家好像都变得非常有钱了,因而都忽视了日本国还有类似浅草这样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