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如来(2/2)
“他们,都用自己在成都的钱,和朕在长安的钱对换。”“就包括你们制盐制铁的邛崃的卓家。”
“所以,朕现在在成都也有几千万资产,开煤矿钢厂还有建材厂绰绰有余。”
听到刘彻这么说,苏武松了一口气,随即兴奋:“臣明白了!”
刘彻点头:“回去好好干,只要能拿下南滇,朕给你封侯,如果拿下南滇后还能往南边推进五百公里,封两千户,推进到海边,四千户。”
“你要是有本事从南滇路线直接进了天竺,封万户侯!”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依照苏武现有的资源,要是让他进了天竺,那跟大汉白捡了三倍的领土有什么区别那别说万户侯了,两万户侯甚至封个王都不过分。
但这是不可能的,刘彻画个饼在这儿,是跟如来学的。
看了半本西游记后,刘彻发现,画饼是很好用的。
甚至有时候不需要真的画饼,暗示一下自己有个饼,甚至都不用故意暗示,就让奋斗逼看到别人吃饼,就有数不尽的人会愿意来办事儿。
苏武激动:“是,陛下!臣一定拼尽全力为大汉效力!”
刘彻点头:“朕之前刚好通知了明日中等朝会,既然你回来,那就参加一下吧,群臣应该对天竺的事情很有兴趣。”
苏武又想起了张骞的嘱托,又说起了成都现在的定位问题。
蜀郡的情况有点特殊,这还跟历史上的遗留问题有关。
当初,秦并蜀,从此得到了对楚的战略优势,同时也整理出了天府粮仓,获得了兼并天下的资本。
后来秦末乱世,大家约定,先入关中的为关中王。
结果,最终进关中的却不是项羽,而是刘邦。
大家就尬住了。
最终项羽想了个办法,项羽说这蜀中汉中其实也是关中,毕竟老秦人嘛,就给刘邦封了汉中王。
然后给刘邦的地盘是蜀。
这个时候,项羽就对蜀有明确的认知了。
蜀这个地方,进去了就不出来。
当初刘邦已经要往蜀去了,甚至于以脑子好使著称的张良等人都差点上当进蜀,只要进去,汉朝就没了。
结果最后被韩信劝住了。
于是,利用蜀这个粮仓,汉中王刘邦也再度席卷天下,建立了大汉。
可想而知,凉州加关中加蜀,那就是兼并天下,没有失败的例子。
但,那是分裂状态。
大一统状态呢这就很尴尬了。
首先,武都大地震之后,蜀地的粮食没法运到长安了,换句话说,找不到办法把粮食用了,就得在成都直接消耗掉。
其次,蜀这个地方,无论是将领还是贵族,只要一进去,那忠诚度就狂降。
把人派去蜀郡,就好像跟人说:“咱们北边太挤了,我城西南有套别墅,好山好水好别墅,院墙也高,别说小偷,江洋大盗都翻不进去,里面吃的喝的什么都不缺,美女还多,你去吧。”
等人过去了之后,有吃有喝有的玩儿,还天然和城北隔绝。
谁还忠心
贼进不去,房子的原主人,他也进不来了。
所以,汉初以来,蜀地,就没有派人进去。
但是蜀有遇到了百年一遇的青天大老爷。
文翁,可是汉书好官排行榜名列天下第一的人物。
关键他还长寿,他在蜀地坐镇,蜀地那经济飞速狂飙。
然后文翁也遇到了个问题。
成都产粮本来就多,又没法运去长安,只能自己了。
怎么
文翁的选择是,建立文翁石室,搞教育。
这一搞,可就有些年头了。
之前长安太学招生,成都一共就来了十来号人,个个都入选了,其他地方根本打不过他们。
这些年头过去,成都的局面已经有点夸张了。
要钱有钱,要地有地,风调雨顺,要人有人,读书人数量还巨大,并且质量还优秀。
这种局面如果一直是个好带头大哥还好。
万一来个野心家,或者坏大哥。
那可是要出事的!
前两年,张骞来到蜀郡,经营南下战略,才顶替了文翁,文翁半退休了,但还活着。
但张骞有个顾虑。
文翁毕竟年纪一大把了,万一哪天,他死了,怎么办
一个地方,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地处战略高地,水军南下一日千里,读书人又多,社会稳定,并且相对封闭。
这个地方要是出问题怎么办
而且,这个地方还有个bug。
汉初以来,一直利用陵邑制度迁徙豪族来修巨大的皇帝陵墓,来消耗豪族。
但成都不在此列。
因为那边富的很平均,虽然合起来富的惊人。
但是单个拆开看,根本没法承担修筑陵墓的重任。
因为每个人的钱单独往长安运,等送到了,就什么也不剩了。
这个问题,无解。
如果要解决,那就一个办法,派一个宗亲过去。
但问题是,往蜀地派一个宗亲,封什么王
汉中王
刘彻把二儿子派去蜀地,封个汉中王,留在长安的太子能安心
天下谁不知道高祖当初是汉中王
张骞把这个问题放在首位,让苏武一定要跟刘彻报告。
因为一旦成都开始发展,也就意味着这个地方必定变富,变富了之后更难控制了。
刘彻听完后沉思了起来。
这个问题,霍海肯定有解决办法,但是刘彻有另外的解决办法。
不过,这个解决办法暂时还不能跟苏武说。
正要对付一下呢,王内侍站在门口:“陛下!”
刘彻不悦;“朕不是说了,跟苏卿聊的时候,不要打扰吗”
王内侍低头:“可是陛下,当初陛下下令说《西游记》下半部发布时,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无论陛下在做什么。”
刘彻大喜:“西游记下半部分发布了!”
王内侍端着盘子往前走,上面放的就是《西游记下册》。
刘彻:“哈哈哈,拿来看看!”
“苏武,张骞的上书朕知道了,这个答复不久之后给你。”
其实,答案和《西游记》有关系。
当然了,也只是有一点关系。
苏武拱手:“陛下,臣告退”
刘彻摆了摆手:“休息去吧,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给你哥放个假。”
等苏武走了,刘彻才翻看起了《西游记》。
不只是刘彻,长安城的大人物,都第一时间的到了《西游记下册》。
虽然霍海在发布之前,没人敢透露下册的内容,但发布出来开售,其他人还在排队,该拿到书的人,就都拿到了。
“书中说如来有众生相,如来有没有众生相朕不知道,这西游记,有众生相。”
刘彻的智力很高,看西游记上半部分,没看多少就确定一件事情,西游记并不简单只是个故事,不同的人看西游记,能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刘彻在上半部分中,隐约察觉了一些东西,需要看全本,去领悟其中的奥妙。
这一看,就是半夜。
深夜,宫女见刘彻看书时皱起眉头,似乎对光线强度不悦,于是又移来了一盏灯。
刘彻眉头才舒展,继续看了起来。
一边看一边思考:“原来是这样。”
“西游记中,神器仙器一大堆,光怪陆离。但真正厉害的却是三件。”
“降雨之法,长生之法,不死之法。”
刘彻看书看了不久,就发现了降雨对于这本书的不同一般的意义。
龙王,因为下雨,点数不对,直接就死了。
一个君王,不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去胡乱杀人,那样会引得其他人不安心。
除非这个理由非常的正当。
既然是这样,那点数不对,似乎是天大的坏事。
看到凤仙郡,刘彻明白了。
降雨之法,是控制平民的超级法宝。
只要不下雨,平民就得死。
所以,为了雨,平民必须指着玉帝。
这个雨,可以是雨,但也可以是田,可以是地,可以是盐铁,可以是煤钢。而现在最适合做这个雨的,是钱。
降雨之法,关系到命数,但关系到的是平民的命。
而长生之法,关系到命数,但却不是生命,而是政治生命。
站在刘彻的角度,很容易就把位列仙班理解为了入朝为官。
既然如此,那蟠桃,其实就是位列仙班后的政治生命的延续。
如果拿不到蟠桃,那就是政治生命结束了。
书中说的很明白了,上等蟠桃,中等蟠桃,下等蟠桃。
分明是说,每隔几百年,就把官员分成上中下三等,如果连下等蟠桃都拿不到,说明你不该当官了。
这降雨之法,事关生命,长生之法,事关政治生命。
不死之术,就弱很多了。
虽然听起来,阎王派遣牛头马面索命,是很严重的事情,十八层地狱也非常吓人,但是,刘彻很快就从现象中看到了本质。
牛头马面是可以索命,但是如果有了长生术,牛头马面就不能索命了!
十八层地狱很吓人,但如果来人不做恶事,那就不会进十八层地狱!
刘彻马上醒悟了。
这降雨之法和长生之法,属于玉帝,是真正的惊天大法宝,是玉帝掌控三界的根本原因。
而地府,属于佛家。
佛家……就是相权。
看似很厉害,实际上只能用来恐吓属于伪装的顶级权力。
他并不能和前两种权力并驾齐驱,只是看起来是一样的厉害罢了。
有两条办法可以躲开相权,一是位列仙班,就算相权能欺负你,但却不能真的去了你的长生,因为你已经跳出平民之上了,你的命属于玉帝,不属于其他任何人。
第二个办法就是,循规蹈矩不做十八层地狱限制的坏事,这样牛头马面小鬼鬼差就拿不到你!
刘彻一直以来都在想办法消减相权,现在想来,自己不该消减相权,而应该给相权以限制。
“如果不让丞相去任命官员应该谁去任命建立一个新官职”
还有,这十八层地狱的规矩,应该怎么定
这是刘彻要研究的事情。
此时,张欧已经收拾好准备离开长安了。
看完下版本《西游记》,张欧闭上了眼睛。
自己一开始怎么会想到和这个人斗争
找死……
这怎么斗得过
书中随便拿出来一个小角色,手段的精妙都在自己之上,写出这种书的人又是该拥有多少权谋之术。
“他只是,不屑于用罢了……”
此时李广看了大半也是摆头。
“同样都姓李,李二郎李二郎,这二郎神比我聪明多了。”
当日天庭降下惩罚,要杀光果山群猴。
二郎神拿下果山后,却没有杀光群猴,而是留了一半。
后来九头虫一事,孙悟空再见到二郎神,那是上去就喊哥哥。
什么听调不听宣,看起来嚣张跋扈的将军,其实是个人精,早就看穿了一切。
……
御史府。
一名御史彻夜掌灯看书。
每一次看到孙悟空的进步,都惊为天人。
这就叫天赋吗这种天赋怪,真的是人能学的吗
此时,御史中丞胡迁急匆匆进来:“小张。”
“新苑的费核算出来没有”
被叫做小张的御史本来要顺口说算出来了。
但是低头看到手中书,书中正翻在真假美猴王这一回。
小张陷入沉思。
他唐僧,就是个关系户,如来弟子,要上位佛的果位,怕人说闲话,搞了个萝卜坑差事。
什么本事都没有。
孙悟空才是有本事的人。
如今孙悟空也看了出来。
什么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分明是孙悟空撂挑子了,求待遇呢。
若不是如来许诺或许有佛的果位,孙悟空能配合
但是,此事孙悟空办的还真是漂亮,别的人都看不出来,只有佛祖看出来了。
最终抓出六耳猕猴,还显得佛祖有本事。
小张笑了笑:“中丞大人,算的差不多了,但是有个地方有点问题,一直没搞明白,是不是发给诸位上官都看一看。”
中丞胡迁思索:“哦那你办吧。”
等人走了,小张拿出纸笔,重新写了一份核算。
他笃定,现在御史大夫张欧老大人不干了,辞官回家后,其他人,没有一个人算得出来这份预算。
小张算清楚了每一项,唯独从蜀地运输巨木到长安需要多少,他算不出来。
但他写了一条,根据以往经验推算,也许xx大钱能办到。
这个数据手填上去后,算出来的总预算,就跟上面批的钱数量差不多了,只要照着这个做,就能把新苑建出来。
但问题是,谁敢拿预估的而不是算清楚了的预算做事儿。
万一其他项目的预算扣掉后,剩下的钱没把巨木送到长安来怎么办
没有巨木,怎么修建高耸入云的宫殿
预算递出去后,整个御史府衙的其他人都没办法。
御史中丞胡迁看着整个项目的预算,笑了:“这是在求官吗”
胡迁知道,小张肯定已经把运输巨木的具体预算算出来了。
自己给他许诺官职,他就会拿出核算的方法,到时候自己就可以批改预算,然后下发给其他所有官员看了。
御史衙门所有人,都会以为是自己这个中丞算的:“有点意思。”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