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大单于快回来了(2/2)
宁易松了口气。
刚好此时南诏战事接近尾声。
南诏王见大势已去,便逃去占城。
西川卫只剩下肃清地方。
谭勇的山地营在战争中大放异彩,已经升格成了山地旅。
宁易乘势让山地旅以自己的名义,进入高原作战,算是对桑布扎聊表心意。
他这边则不停召开军事会议,并与林丹峰、陆洽等人反复书信沟通。
众人听他说突竭斯大单于即将西征归来,两国间的大战将于一年后爆发时,都很惊讶。
但以他如今的威望,已经没人去质疑他了。
众人都以他说的时间、规模去推演这场战争。
推演的结果不容乐观。
主要是大楚和突竭斯之间的边境线太过漫长。
突竭斯可以进攻的点有很多。
反过来,大楚需要防守的点就太多。
如果洒胡椒面似地处处设防,那多少兵力都不够。
而且如果其中一个点被突破,那可能在整条防线都会崩溃,只能白白浪费兵力。
经过半个月的反复讨论、修改,部下们最终拿出了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利用战前的这一年时间,尽量分化、拉拢突竭斯左翼,就是左谷蠡王那些人。
宁易和左谷蠡王之间的交易,在军中并不是秘密。
众人都觉得,如果能将左谷蠡王拉到大楚这一边,那大单于的力量就被削减三分之一,真正地断了一臂。
此消彼长之下,大楚的胜算就成倍增加。
在拉拢突竭斯左翼的同时,还要尽力打击右翼和大单于本部。
而如果真的像元帅所说的那样,大单于和右贤王正在西征的话,那趁着其主力不在,楚军可以放心突入草原。
简单说,就是去草原烧杀抢掠,破坏其战争潜力。
第二步,在战争爆发后,楚军在第一道防线,和突竭斯人不做过多纠缠。
楚军在边境只象征性地布置一些人马。
战争一爆发,楚军便迅速后撤。
楚军主力应布置在第二条防线上。
突竭斯人在进攻第一条防线时,其进攻的方向应该就已经清楚了。
楚军从第二条防线开始,进行有针对性地层层阻截,充分利用地形和城池,有效杀伤突竭斯军队的有生力量。
守军完成任务后,可以自行撤退,不用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
等拖过头几个月后,突竭斯人必定人困马乏。
等拖到春天雨季的到来,楚军便可以进行第三步——战略反攻。
楚军在此时投入战略预备队,进行快速地战术穿插,配合楚军主力的反攻,将尽可能多的突竭斯人留在大楚的土地上。
当然,留下的是他们的尸体。
如果此时左谷蠡王能出兵抄大单于的后路,那就完美了。
宁易对于这个方案很满意。
这个方案的核心不就是以空间换时间,外加防守反击么?
前世的苏德战争和抗日战争都是这么打的。
战争的结果也确实不错。
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方案来,绝对够突竭斯人喝一壶的。
那眼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就是执行第一步。
第一部中的拉拢左谷蠡王,宁易觉得问题不大。
左谷蠡王被他打服了。
两人还一起做过案。
左谷蠡王要是不听话,他就直接把俩人合谋害死左骨都侯等人的事,透露给大单于。
相信左谷蠡王不会干傻事。
问题是,接下来的突入草原有些麻烦。
因为楚军缺马。
步兵可追不上那些牧民。
从哪里能搞到马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