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刘禅舌战群儒(下)(1/2)
“谬论!这是谬论!”
一个愤怒的声音响起。
只见席间一名面色红晕的中年男子情绪激动的站起来。
“自从武帝开始崇尚圣人之学,抑黜百家以来,正因儒学教化百姓礼义廉耻,朝廷实行仁政,才将危若累卵的大汉稳定下来,这为后来昭宣中兴打下基础。”
“而王莽篡逆后废除仁政实行暴政,弄得天下民怨沸腾,幸得我光武皇帝力挽狂澜再统天下。”
“光武皇帝继续实行仁政,才使得大汉国祚延续至今,由此可见仁政有多重要,万万不可更改也!”
此话一出,断不可废!”
刘禅等待着这些酸儒喝彩完,然后哈哈哈大笑。
蔡经顿时懵逼道:“嗯?你何故发笑?”
其他名士则是嘴角微微上翘,以为刘禅无法反驳用笑来掩饰尴尬。
都在心里感觉舒爽。
刘禅讥笑道:“我笑汝等为了虚荣,还不如我一个5岁的孩童来得诚实。”
有人脸色铁青:“此话怎样?”
“自黄巾之乱开始,天下经历董卓暴政,诸侯纷纷起兵拥兵自重割据我大汉江山。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
已经事实上导致天下分崩离析,汉室危在旦夕。然而尔等所言却无视天下分裂之事实,为了自己的虚荣粉饰太平,岂非可笑至极!”
刘禅一席话如同机关枪一般射出,如此直接,没有拐弯抹角。
这群名士显然不适应这种怼脸输出的直来直去。
只见他们一个个胸口剧烈起伏着,明显是气的不轻。
更让他们感觉没面子的是,刘禅还只是一个5岁的小孩,他们竟然辩不过。
刘禅才不会给他们面子,继续往他们心上插刀。
“恒帝、灵帝任人唯亲,卖官卖爵,官员上行下效贪赃枉法与民争利,还为权利党争内斗不断。野心家又列土自封,致使百姓卖儿卖女流离失所,天下饿殍满地,这就是你们口口声声仁政统治的结果!”
刘禅愤怒的甩动袖袍:“哼!明明已经积弊已深,汝等心知肚明却穿着明白装糊涂不敢直言时弊,深怕惹火上身,如此让人不敢言的仁政拿来何用!”
“呼——呼——”
他们想不到刘禅竟敢直言恒帝和灵帝不是。
刘禅继续往下说。
“皇家的颜面是靠自己争取的,做的不好就该自我检讨批评反思,唯独不需要掩饰。掩饰既是虚伪,也会麻木自身。如果每一任皇帝都能学习武帝轮台罪己反思和纠正自己的不足,局面又何至于到如今地步!!”
诸葛亮低声赞道:“少主说得好,文臣百姓不敢仗义执言,官员欺上瞒下,怎能及时修改治国之策?”
刘禅继续往下怼:“多少年来,官员在官场奉行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平日相互吹嘘捧场一团和气,遇事又怕担责而相互推诿,这样的官员怎能做好百姓的父母官?”
这是就是大汉朝廷以儒家治国以来的官场常态。
几个名士想要反驳,却发现压根没办法开口。
于是有人决定从另外一个方向推崇儒学。
“抛开官场不谈,正因儒学昌盛,诗词歌赋才有当今之繁华,多少经典名著皆是儒学世子所著,此乃儒家贡献之一也。”
“其二,正是朝廷推崇儒学以来,以儒学礼仪教化百姓,才使得我华夏形成最耀眼的文明,从而威服四夷,万邦来朝。”
“若是废除儒学治国,岂非要毁我华夏文明之根基也?”
儒家名士擅长的扣帽子又来了。
一顶巨大的帽子扣下来,那些名士再次露出得意的笑容。
很多人都以为刘禅受不了,没办法接下去。
谁知刘禅嗤之以鼻。
“荒唐!华夏文明始于三皇五帝,以炎帝、皇帝为天下共主,炎黄两大部落统一后,便以华夏统称,我等既是炎黄子孙,又是华夏儿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