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马谡的心得体会(1/2)
工厂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团体。
特别是有几百上千人的厂子,更是需要提供周到的后勤服务。
钢铁厂为工人提供饭食的食堂和居住的帐篷。
在宿舍没有搭建起来以前,营帐是非常便捷的居所。
工人的妻子儿女也在营区居住。
刘禅很注重教育。
他认为在一线的产业工人更应该有文化。
这样才会大幅提升高级技工出现的概率。
因此他在这里还设置有工人子弟学校。
安排先生教工人在工作之余读书学习简体字。
白天工人在工厂里面劳作时。
他们的孩子便是学校里面的学生。
等到工人下班后,学生就换成了工人。
而刘禅也没让工人们的妻子闲着。
钢铁厂外围有成片成片的农田。
刘禅把地租给她们种田。
约定每年缴税后的剩余产出,按照二八比例分账。
她们拿八成。
此外刘禅还高薪聘请了三个郎中驻守在这里。
为工人和工人家属提供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工人的衣食住行,甚至子女教育都在钢铁厂解决。
一个相对闭环的小社会形成了。
刘禅他们没有留在一号锅炉坊傻傻等待首把钢刀研磨和开刃。
而是相继参观了设施。
“禅儿,你说钢铁厂一年能产出提供十万大军的装备,我算相信了。”
“三叔,公安城钢铁厂只是一个开始,等拿下益州后,若是在一处地方建设钢铁厂,一个月产十万兵器都不再话下。”
“乖乖,竟然有这种地方,那需要多少铁匠才行?”
刘禅呵呵笑道:“那地方若是光生产兵器,并不能提现其价值,以后需要用到钢铁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起码要年产100万吨生铁才行。”
100万吨!
众人完全被这个数字惊呆了。
自从刘禅利用在威望值商城购买的标准化工具,向众人统一标准的米、千克、斤等长度和重量以后。
他们对于吨这个单位,有了初步的概念。
现在听到一百万吨这个巨大的数字,的确吓了一跳。
可刘禅知道,在后世一年的钢铁产量,是以亿吨为单位。
“诸位,我说的年产100万吨钢铁,并非是立即就能实现的事情,恐怕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年努力。”
“我的梦想是有一日能用钢铁建造铁路把全天下串联起来,这样才能便于各地资源及时调动,便于朝廷对地方掌控。”
众人脑海又浮现出新的问号。
赵云好奇问道:“少主,何为铁路?”
“诸位请看。”
刘禅弯腰从地上捡起掉落的两根树枝,在地上摆成平行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