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闻喜(1/2)
文远并未立即回应壮汉的问话,他的目光依然紧紧锁定在李渊逐渐消失的背影之上,口中喃喃自语道:“那便是名震四海的李渊么?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直到李渊的身影彻底没入城中,再也看不见踪迹,文远方才收回视线,转头望向身边的壮汉。
那壮汉听闻此言,也顺着文远刚才注视的方向望了一眼,虽然此时李渊已经进城不见踪影,但从刚才那短暂的一瞥之中,他也能感受到李渊身上散发出的那种非凡气势。
“唉,雁门关投降,吾等成了敌军的阶下囚,真不知这样暗无天日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啊!”
那个满脸愁容的汉子无奈地摇了摇头,便不再理会一旁的文远,只顾着埋头运输那堆积如山的粮草。
文远听到这话后,也是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继续搬运着沉重的粮食,并费力地推着那辆破旧的独轮车缓缓前行。
他低头看了看自已手中紧握的独轮车把手,心中不禁暗自惊叹:这辆看似普通无奇的独轮车竟然如此轻巧灵便,哪怕装载着数倍于自身重量的货物,推起来依然毫不费劲。
果真是行军打仗时不可多得的利器啊!
据说此乃那位威震天下的李大将军亲自督造而成。
想来,能够名震四方、一举攻克帝都之人必然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与才能。
对于此次雁门关投降之事,文远其实并没有太多深刻的感受。
毕竟他们被敌军十余万大军重重围困长达两三个月之久,最终弹尽粮绝才不得不选择投降,这已然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然而令人悲愤的是,即便他们已经放下武器归顺敌军,但那些凶残的贼军却毫无怜悯之心,依旧将屯长及以上级别的军官尽数斩杀殆尽。
而文远则得以侥幸逃过一劫,如今只能沦落至这俘虏营中充当苦役。
放眼望去,整个俘虏营内人头攒动,粗略估算至少有两万余人。
若是再算上从汾阴投降而来的俘虏们,恐怕总数已然不下四五万之众了。
李渊原本对河东地区的人口数量做出了错误的估算,他原以为那里仅有七十多万人口,青壮年加在一起最多也就是差不多十万左右而已。
然而,仅仅经过了两场激烈的战斗之后,所俘获的敌军竟然已经不少于五万之众!
经过重新估量和推算,他意识到河东的实际人口恐怕不是一百万就是九十万之巨。
也难怪在东汉末年之时,河东的白波贼能够闹腾十余年之久,甚至连汉灵帝刘宏以及权臣董卓都被他们搅扰得无法安宁。
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再加上以河东的地势,的确足以组建起一支战斗力颇为可观的军队来。
当李渊成功夺取汾阴之后,接下来河东的之地对于他而言可谓是门户洞开、畅通无阻。
放眼望去,尽是一望无际的辽阔平原,这种地形环境简直就是骑兵纵横驰骋的绝佳战场。
而绛县、长修、皮氏等地均未驻扎重兵防守,李渊遂决定分兵遣将,派遣部分兵力出击。
他计划让自已麾下的诸位将领各自率领一万兵马,分别前往这些地方进行占领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