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河东商业(2/2)
正当众人噤若寒蝉之时,只见负责粮草调度的张溪壮起胆子,小心翼翼地向前迈进一步,来到李渊身旁轻声提醒道。
刹那间,李渊仿佛从遥远的思绪中被拉回现实,猛地回过神来。
李渊那凌厉的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这群豪强,沉默片刻之后,终于开口说道:“你们也一同前往晋阳吧,待到那时,本将军自会有所安排。此外,如果你们家中有人从事经商活动,可考虑将其并入我军之中!”
说罢,李渊紧紧盯着这些人,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说到经商这个问题,对于李渊而言,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且至关重要的议题。
其实早在成功攻克汾阴之际,李渊就已经留意到当地有许多家族是以经营商业为生。
这些家族不仅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资源,而且其麾下还豢养着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商队。
通常情况下,每支商队的人数少则三五百人不等,奔波往返于各地之间,源源不断地运输各类货物,从而使得河东地区的商贸往来呈现出一片极为繁荣昌盛的景象。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只因在河东地域范围内存在着一座规模宏大的盐池。
这座盐湖所产出的食盐品质上乘、产量颇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销售范围广泛到覆盖了将近半个大汉的疆土。
从遥远的凉州,到关中地区,再至河洛一带,甚至包括并州之地,乃至北方的匈奴与鲜卑等族群,他们日常所用的大部分食盐及铁器均由河东供应。
如此一来,河东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商业极度繁华之所。
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商队多如繁星,数不胜数。
而且,几乎每一个当地的世家豪强手中都会掌握一支属于自已的商队。
而在众多家族之中,河东的第一大家族——卫氏,则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据说,卫氏旗下的商队人数多达两万余人,但这个数字是否属实却难以考证。
然而,李渊能够确定无疑的是,当他决定进攻河东之时,河东卫氏是第一个旗帜鲜明地表示坚决抵抗的势力。
不仅如此,卫氏还积极主动地联络其他各方力量,共同对抗李渊的军队。
所有的这些情报,都是由薛氏向李渊透露的。
在成功解决了闻喜世家豪强带来的麻烦之后,李渊选择在闻喜稍作休整,停留了两天时间。
就在这段时间里,汾阴薛氏和闻喜裴氏的投降之举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河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