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建安六年(2/2)
按理,已经捏住袁氏命脉的孙家,完全可以顺顺利利的拿下袁氏,并且让袁氏把权力转让给孙家。
只是,真正到了新年之后,袁氏迎来的不是一场平稳的禅让,而是一场血腥的风暴。
袁氏群臣和世家子弟都没想到,孙氏居然会上演这样一场大戏。
原来,孙坚在儿子孙策和谋士张纮周瑜等饶劝下,完全没有接受袁氏遗产的意思。而是暗中向长安的曹操暗送秋波,得到了朝廷送来的绶带玺印。
这绶带玺印代表着,孙坚正式成为了大汉朝廷任命的吴王,而吕布也成为了温国公,算是正式回归为汉室效命。
既然重新尊奉汉庭正统,那袁氏自称仲家,以及袁氏任命的官吏,自然也就不再具有合法性。那袁氏的仲家称号也就没用了,自然要彻底削掉。
于是,任何被认为参与袁氏谋逆的人,都按照孙氏的安排进行了彻底的清除,自纪灵以下,军中和官吏里袁氏死忠和许多豫州世家之人都被清洗一空。
军中职位多给了跟随吕布的并州人和司隶人,而民政职务则是江南世家与淮泗之士居多。
显然,孙氏这是在以袁术的地盘和势力,收买吕布,以及那些选择投靠自己的江南世家和淮泗之士,让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好处,以继续支持孙氏。
当然,这背后还有一重含义,那就是孙坚愿意投入到大汉的册封体系之下。
虽然谁都知道他既然是称了王,那绝对不是汉制所允许的,但是意思却很明显。
孙氏愿意和关中的曹操联手,至少在表面上,双方是一个合作的关系。
为了表明诚意,孙氏随即将襄阳和南阳让给了曹操,让曹操和荆州的联系马上紧密了起来。
而这自然就是曹操敢于直接扣下刘表,从刘表手中直接吃下荆州的原因了。孙氏直面北方的刘备,又要吞并消化袁氏的豫州,自然是只能选择向曹操求助。
不过,只要彻底吃下豫州,那对于孙氏的利益也是极大的。毕竟豫州可不是尚待开发的江南,其中人口税赋等等,几乎等同于孙氏现在所控制的其他地区之和。
虽然有所损失,但是这也让孙氏实力大增,算是真正具有了争霸下的实力,可以试着去定鼎中原。
于是乎,曾经势力独步下的袁氏,一夜之间就只剩下袁绍一支在并州苟延残喘。
而下被分成了三个主要势力。
其一是雄据河北,背靠草原的鲁国公刘备。正是因为他独自对抗袁氏,在与袁氏的对抗之中屡战屡胜,才最终导致了袁氏的瓦解。此刻兵精粮足,更是下刘氏归心所在,是下游侠和志在兴汉的人物想要投靠的对象。
其二是占据关中,挟子以令诸侯的秦王曹操。虽然曹操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但是他还控制着子,就有大义的名分。尤其是他坐拥蜀中关中,颇有秦王扫六合的架势。
其三是占据江东,正在蚕食中原的吴王孙坚。他如今看上去最弱,但是却也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算得上是一支可以影响下的大势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