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洞察幽微(2/2)
“人心不古太笼统了,说到底还是私兵惹的祸。若将帅都手握私兵,国家纲纪何在?法令何以得行?要想长治久安,必得消灭私兵,让天下只有王师。”
“父亲的意思是,殿下要消灭私兵?”陶洪又错愕道。
“当然。”陶侃不假思索道:“从殿下提出军事改革的那天起,我就明白了殿下的用心所在。如果说土地改革是想消除世家执政的弊端,那军事改革就是为了避免武夫割据。”
“这能做到吗?世家的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陶洪不以为然道。
“确实很难。”陶侃点头道:“但殿下有一个莫大的优势,那就是殿下是从南方崛起的,而南方恰恰是世家力量最为薄弱的地方,想要实施改革,阻力要小得多。”
“殿下不可能一直在南方吧,终究是要进取中原的,以后的阻力会越来越大吧。”
“呵呵,眼下的中原早已面目全非,从前那些威行州郡的世家也惨遭打击,只要殿下重新统一了天下,还怕他们不肯服软吗?”陶侃感叹道:“其实,殿下之所以这么急着在湘州施行土地改革,就是想尽早确立立国之本,让天下人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陶洪沉吟半晌道:“除了让天下人看明白,殿下也是想避免一旦统一了天下,世家的势力随之复兴而尾大不掉吧,所以才在统一的过程中顺便消除这个隐患。”
“很好,你总算是看明白了。”陶侃欣慰道:“所以说,殿下不让我担任折冲军指挥使是有深意在的,绝不是为了夺我的兵权,更不是针对我一个人的。”
“那是不是意味着殿下以后会更看重寒门呢?”陶洪若有所思道。在传统士族眼里,陶侃便是典型的寒门,包括周访、杜弢和谯登等人都是。
“不会。”陶侃斩钉截铁道:“殿下只会唯才是举,是要重新塑造新士族。”
“新士族?”陶洪疑问道:“父亲所言是什么意思?”
“所谓新士族,便是以孔孟之教为立身之本,以忠君爱民为入仕之道,不再看重他的出身和家世,而是根据他个人的能力和品行选拔擢用。”陶侃颇有些激动道。
陶洪若有所思道:“若真能做到这一点,我大晋将不亚于大汉。”
“会的,会有那么一天的,你我欣逢其会,与有荣焉啊。”陶侃感叹道。
“父亲顾全大局,必能青史留名。”陶洪由衷道。
“能不能留名,那是后人的事,我只求问心无愧、顺势而为。”陶侃又严肃道:“从今天起,你必须精进自己,不要指望着我的余荫出仕,没有真才实学终究难以行稳致远。”
“父亲教诲,儿子铭记于心。”陶洪躬身道。
“还有你的弟弟们,为父军务繁忙,可能无法亲自教授他们,你身为长兄,必要担起责任。或从文,或习武,总要有一技傍身。”
“是,儿子绝不敢懈怠。”陶洪正色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