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活的大神

第四百一十二章 活的大神(2/2)

目录

要是有这位民间大神帮忙的话,课题的进度肯定理想,甚至完成了也不一定。

张燕也没有客气:“我们小组在研究一个课题,遇到了点难题,正愁着呢,你来得正好,要不帮我们看看?”

而且她也想着,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对象,可不能白白浪费。

周益民没有办法,只能点头答应下来。

然后跟着她们来到了校园的一处角落,那里摆放着几张桌椅,桌上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张燕的学习小组一共有五个人,都是成绩优异、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生。

此刻,他们正围坐在桌前,对着一本写满公式和数据的本子,眉头紧锁。

周益民走近一看,桌上摊开的是一本关于机械动力学的外文书籍,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旁边的本子上写着一些计算公式和数据,还有几幅看起来颇为复杂的机械结构草图。

原来,他们正在研究的是一个关于工厂新式纺纱机的改良难题。当时国内的纺织业急需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这种纺纱机在运转过程中,总是出现纱线断裂、缠绕不均的问题,导致次品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本来这种难度的课题是不应该给到一年级的,由于上次课题出色的完成,导师就想着,给张燕她们加加担子,才有了这一个课题。

她们珍惜这次机会,要是能将这个课题完成的话,对于她们将来的履历肯定是有所帮助。

到时候毕业,可供的选择就会多一点,对于以后的路,也会好走一点。

而且就算完成不了。问题并不大,本来这种难度的课题,就算放到更高年纪,也不一定完成。

小组里的成员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际的工厂操作经验,对于机械在高速运转时的一些细微变化和应力反应,很难精准把握。

张燕她们尝试了各种方法,调整齿轮比、改变纺锤转速、优化纱线张力,但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头疼了好几天。

看着大家一筹莫展的样子,周益民心里也有些没底,毕竟他虽然来自未来,可专业也不完全对口。

但看到张燕充满期待的眼神,他决定还是试试,说不定能帮上忙,就好像上次在厂里帮忙研发特种钢一样。

正所谓有新插柳,柳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周益民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沉默:“要不,咱们把目前尝试过的方法都梳理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就比如上次特种钢也是这样的情况,所以重新梳理,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毕竟有很多细微的东西,都很容易被人给遗忘,但是这些往往才是关键。

大家纷纷点头,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起来。

将这段时间所研究的东西,重头开始梳理一遍。

周益民认真听着,不时在纸上记录着关键信息。讲完后,他盯着机械结构草图,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你们看,纱线断裂和缠绕不均,会不会跟纺锤在高速转动时产生的共振有关?”周益民指着草图上的纺锤部位说道。

“我记得在一些类似的机械故障里,共振会导致部件受力不均,进而引发各种问题。”

“咱们是不是可以试着改变一下纺锤的材质或者形状,调整它的固有频率,避开共振区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