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国复兴:从知青到国宝科学家 > 第122章 清华为之轰动

第122章 清华为之轰动(1/2)

目录

第122章清华为之轰动

石勇军之所以如此迫切地恳求王浩然帮忙,主要是因为,他们之前发射过长征系列的新型火箭,只是发射遭遇了失败。

而失败的一个原因则是:火箭的电脑控制系统出了点问题,结果导致火箭发动机出现故障,火箭发射一分钟后空中爆炸坠毁。

而事后总结教训,他们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很可能使用的鹰家的单片机是有瑕疵的。

那就很有可能是鹰家在卖给龙国单片机芯片的时候,故意动了手脚。

也正因此,航天部门随后重新检测了进口的一批鹰家的单片机。

结果发现:每一片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小问题。

也就是说,龙国了高价购买的鹰家单片机,很可能是价高而质次,被对方摆了一道。

这让七机部上下都很愤怒。

他们跟鹰家进行了交涉。

但人家轻描淡写地说: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你们技术不行操作不当。

对方要求全程参与龙国的火箭研究,以找出根本上的原因。

这个要求是极其无理的。

很显然鹰家别有用心。

而这件事情也说明一点:老鹰跟你套近乎啥的,其实全是虚情假意。

他们既要利用你,还要控制伱。

他们根本要的不是合作伙伴。

他们只是需要炮灰和狗腿子。

为了确保新型火箭再次发射成功,那就必须得另想办法。

对石勇军来说,王浩然研制的单片机和传感器简直就是正瞌睡呢被塞了个枕头。

这是及时雨啊!

也正因此,他才会如此急切地跑过来见王浩然。

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单片机,他们还需要王浩然帮他们整合火箭的整个控制系统。

王浩然含笑点头说道:“没问题的,勇军同志,我可以帮你们先生产一批单片机和传感器。”

“嗯!你们大概也需要一套更好用的控制程序吧”

石勇军赶忙点头,一脸的喜悦:“哦!是的,是的!我们的确需要。”

王浩然说:“我研究一下,到时候可以帮你们提供一套,到时候一并提供给你们。”

石勇军很是感动。

他紧紧地握住王浩然的手,说道:“太感谢了。”

王浩然说:“别客气,大家都是为了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

现在这个时候,其实龙国各大科研领域经费都挺紧张的。

因为,国家财政收入就那么点。

国家可以调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现在,国家已经准备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道路上来。

航天科技事业拿到的经费就开始变少了。

航天人只能是勒紧了裤腰带,把有限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所以,新火箭、新卫星的研制甚至都已经有点儿滞后了。

甚至,就连研制导弹这一块,都会受到影响。

石勇军现在迫切地希望能够发射成功新型火箭,振奋一下士气。

……

既然答应了要帮助七机部,那接下来的一些天里,王浩然就开始忙着用实验室里的实验设备为七机部生产单片机和传感器。

同时呢,他也要为新型的火箭设计一套控制系统。

真把他忙得够呛。

恰在这时候,清华校长张红兵又让人找了过来,希望王浩然能够给清华的学子开一次讲座。

王浩然心想,不管自己多忙,那这个事情都得答应下来。

为什么呢

因为,他觉得培养清北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事情。

毕竟,和鹰家建交这个事情很快就会搞定了。

这个事儿搞定之后,鹰家就开始大规模对龙国进行文化上的侵袭。

人家都说,门儿打开之后,新鲜的空气会进来,但苍蝇蚊子也会飞进来!

鹰家到时候,会拼命鼓吹腐朽的思想,结果就会毒害一大批青年学生。

然后就是清北这样的名校成了鹰家的人才培养基地。

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王浩然认为,自己开几堂讲座,如果能够起到一点作用,那也是好的嘛!

王浩然爽快地答应了在8月17日这一天的晚上在清华的大礼堂开这么一个讲座。

讲座的内容呢,没有限制,反正就是围绕科研创新思想的碰撞来进行。

而王浩然本人则坚持还要再讲一讲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啥的。

张红兵听得王浩然同意了开讲座,他颇有点儿欣喜若狂。

毕竟,他也知道,如今的王浩然有多么忙碌。

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王浩然还能答应来开讲座,真的是太难得了。

张红兵立刻就让校长办公室的人行动起来。

不仅要给各院系发通知,告知全体师生这个事情,而且还要求各院系的优秀学生均不能缺席,必须得到场。

关于王浩然要来清华开讲座这个事情,也在各系的公告栏里贴满了公告。

整个清华都轰动了。

老师学生奔走相告。

因为,王浩然如今都已经成为龙国科学界的一个传奇了啊!

就算是清华的学生一个个都有那么一点傲气,没那么容易对他人服气。

可他们在王浩然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的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大家都想近距离接触一下王浩然,看看能否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

按照张红兵的要求,他是让各院系想要听讲座的学生先报名统计一下。

清华的大礼堂可以容纳两三千人。

而现在清华每一届收的学生也不过一千多人罢了。

张红兵甚至一开始都有点儿担心礼堂会不会坐不满来着。

不过,很快的,他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有点儿多余。

各院系很快就报上来他们各自的听讲座的人数。

结果就是:报名的人加一起超过了5千人。

甚至连不少的老师家属都希望能去现场听王浩然的讲座。

“校长,报名的人有点儿多了,必须得缩减一些,不然大礼堂坐不下的。”办公室主任贾永强说。

张红兵说:“给各院系分配名额,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好了。”

“实在不行,那就分批听讲座,这次去了的,下次就不能再去。”

张红兵的这个要求传下去之后,各院系一片怨声载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