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潜艇测试(1/2)
第442章潜艇测试
“这有什么奇怪的,李顾问方才不是说过嘛,他搞的相控阵雷达,会比帝老大哥的更厉害。”有专家道。
一位教授也道:“没错,难道你怀疑李顾问”
“怎么可能!”最开始发问的那位教授连忙反驳。
质疑李暮
还是毫无根据的质疑,他根本不可能做出这种事。
他继续道:
“我只是猜测,是猜测啊!”
“你们说,既然有无源相控阵雷达。”
“那么有没有可能,还有有源相控阵雷达”
他说完以后。
众人先是怔了怔,第一时间的反应都是不可能。
本来已经走到门外的彭时录和蒋南英折返回来,听到这话也是摇了摇头,道:“要是有这项技术,李顾问干嘛不一块儿提出来”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们搞不出来呢其实李顾问已经有了思路,只是觉得现在造不出来,所以才没有提。”那位怀疑的教授紧接着道。
这下把彭时录和蒋南英都干沉默了。
两人对视一眼,好像,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而且仔细想想,在李暮说起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的时候,还说了一句“方便区分”。
和什么区分
不就是这有源相控阵雷达吗!
“既然李顾问都觉得造不出来,那么我们也不用考虑这么多,先把无源相控阵雷达搞出来再说。”彭时录沉吟片刻,然后道。
但他才说完,那位怀疑的教授便道:
“所长,还有诸位教授,难道你们就不想知道啥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吗”
“而且我相信,有源相控阵雷达一定比无源相控阵雷达更加强大。”
“倘若我们能攻克这项技术,说不定能够依据将我国的雷达发展水平,推至世界顶尖!”
在其说完之后。
诸位专家和教授的目光,纷纷看向彭时录。
世界顶尖,这四个字,以前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然而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成功,给予了他们这份自信。
“你们啊!唉,我只能去问问,要是李顾问说不行,这事就不许再提了。”彭时录看了看众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说着,他便带着蒋南英走出实验室,准备追上去问一问。
不过哪怕他装得再像。
和他共事多年的蒋南英还是看出了他的心思,出来后小声地说道:“所长,其实你也很心动吧”
闻言,彭时录扭头看了看后面的实验室,见没人悄悄跟上来,才低声笑道:
“那是当然,有更好的东西,谁不想要。”
“但李顾问既然没说,那便说明有他自己的考虑。”
“在研究方面,我们都要无条件地跟随他的领导。我一个人过去,也能避免他被大家架住,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决定。”
他对所里这帮人还是非常了解的。
要是一窝蜂地全部过去,肯定会不管不顾地要求直接研究有源相控阵雷达。
至于困难什么的。
他们根本就没怕过。
“还是所长您想得周到,幸好有您在,不然我们就要犯错误了。”蒋南英笑着竖了个大拇指。
他方才也只是想着说服众人而已,根本没想这么多。
甚至要不是彭时录没表态。
都想跟着附和众人。
毕竟有源相控阵雷达究竟是什么,实在是令人好奇啊。
彭时录看着他,转过头继续下楼追赶李暮,没有再继续说话。
心下却是暗道:
“要是再年轻个10岁,哪轮得到他们,我自己现在恐怕都已经在李顾问那儿表决心立军令状了!”
……
彭时录和蒋南英很快追上正准备上车离开的李暮。
两人将心中的疑问一说,以及众人的想法说完之后。
便静静地等待着他的答复。
毕竟能不能研究,怎么研究,决定权完全都在李暮的手上。
只要他不点头。
哪怕众人有再高的热情也没用。
而听完两人讲述的李暮,本打算直接否认。、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似乎没有必要。
他沉吟片刻,然后道:
“有没有,这个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能搞出来什么。”
“就目前来看,我认为无源相控阵雷达完全足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这番话就是在婉拒了。
但彭时录和蒋南英不仅没有丝毫的失望。
反而心中更加兴奋起来。
虽说李暮没有明说,但其实已经给了他们答案。
有源相控阵雷达,是真的。
“我明白了,李顾问您放心,我们所一定尽快将无源相控阵雷达搞出来。对了,等会儿我还得骂他们一顿,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彭时录咧着牙笑道。
什么时候研究有源相控阵雷达,其实并不取决于李暮,而是取决于他们。
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李暮微微颔首,登车准备离去。
就在这时,一旁的蒋南乡犹豫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李顾问,这个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相比,到底怎么样啊,您要不给我们说说,我保证不外传”
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厉害,这个他还可以想象得出来。
但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究竟是什么样的,恐怕做梦都未必能梦到。
“南英。”彭时录喊了一声蒋南英的名字。
但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看向了李暮,显然心中也是好奇无比。
见两人都这么好奇。
李暮想了想,解释道:
“其实就是在探测距离、多目标跟踪能力、抗干扰能力和探测精度上有更大的提升而已。”
“就拿探测距离来说,无源相控阵雷达理论上最大只能达到400公里。”
“而有源相控阵雷达,最低也是这个数字。”
他说着,伸出右手,竖起三根手指头。
见状,彭时录和蒋南英看着他的手指,狠狠地咽了口口水。
是多少
显然不可能是300公里。
毕竟无源相控阵雷达都有400,没道理升级之后还会降低。
可这个答案,未免太过惊人了一些。
探测距离达到3000公里,已经直追帝和老大哥的先进军事雷达的水平。
而且还是最低。
按照他们对李暮的了解。
这个保留的上限,极有可能达到4000公里!
……
看着震惊不已的两人。
李暮笑了笑,和他们告别之后,便坐车离开。
彭时录和蒋南英则是飞快地赶回实验室,将消息告诉还在等待的一众专家和教授。
不出意外,所有人都被3000公里的探测距离所震惊。
但这个答案,反倒让他们都冷静下来。
如果只是探测距离只有1000公里,或者2000公里,他们还可能会想办法去尝试一下。
毕竟世上无难事嘛。
可是3000公里这个数字。
其中的技术鸿沟,恐怕已经是他们想都想不到的。
与其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不如抓紧先把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的问题解决。
至于有源相控阵雷达,只要有李暮在,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做出来。
……
两天后。
京都各项研究事宜终于安排完毕。
做完这一切的李暮,也放心地踏上了参加033a潜艇的测试之旅。
专列上。
李暮看着沿途的景色,缓解着伏案工作了一上午的疲劳。
这次他要前往的地方,是三省滨城的波海湾造船厂。
因为是专列,中途无需停靠。
估摸着还有5个小时左右,火车便可以到站。
不过这并不是最快的路线。
如果要是做轮船,从经由波海湾直接过去,能够更快。
只是在波海湾外,时不时会有一些外国的舰艇或潜艇出没。
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选项。
“我们的海防,还是不够强大啊!”李暮不由发出感慨。
夏国的军事实力不弱,这毋庸置疑。
但武器装备落后,也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在海洋领域,基本没有话语权。
有时甚至还会被帝和老大哥入侵领海。
“现在造航母……算了,不可能的事情想了也没用。”李暮摇摇头,将这个念头抛出脑海。
连原子能潜艇都没搞出来,就想造航母,未免有点白日做梦。
“不过造不出后面,搞几艘护卫舰应该还是可以的吧。”李暮打开聊天页面,开始查看资料。
相较于驱逐舰和巡洋舰,护卫舰的体积较小,火力系统也较为有限。
但它在近海防御和低烈度作战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如果能有一艘强大的护卫舰,至少能够先保障他们的近海领域的安全。
再加上即将研制成功的原子能潜艇,足以让现在时不时便要过来耀武扬威的国外舰队不敢再轻易进犯。
“26型护卫舰……”李暮的目光首先被大嘤最新型的护卫舰所吸引。
作为对方最新型的主力护卫舰,排水量达到了8000吨,装备了7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还可以搭载两家eh101大型反潜直升机。
整艘舰艇的火力配置,都十分强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