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阿姨的风韵(2/2)
他意识到,沈姨应该不急着卖这间院子,因为她都没有陪同看房。
出国签证是有时限不假,不过像沈姨这样大家族出身的,亲友必然遍布海内外。就算人在国外,她也完全可以委托国内的熟人帮卖,不至于像刚才的老华侨那样急于脱手。
“房子看了,具体怎样我已经心里有数。”
正房堂屋内,许跃新和沈姨在桌边坐下,平平淡淡道,“等我把这一轮房子看完了,再作个比较。”
“有信儿到时候通知你。”
沈姨不急,他就更不能急。
“嗯,你慢慢看吧。后面我不在也没关系,出国前我会把钥匙交给亲戚。”
沈姨从容笑道,话语印证了许跃新的猜想。
“好,你在这忙,我们走了。”
许跃新起身告辞道。
出门后,许跃新一行人回到科源社区。
进家门后,陈巧巧和许跃新商量起来。
“她家真美。”
“就是太大了,两亩八分呢。”
陈巧巧回想起院子的格局、景致,仍感到惊叹,“这得多少钱。”
“我算一下,两亩八分是1800平方。”
“以她屋子的情况,肯定比老华侨那家贵得多。”
“起码准备50万吧。”
许跃新在脑海中估算道。
陈巧巧脑袋“嗡”地一下,直接懵了。
“那……还是别吧”
“我觉着……这么好的房子,不是我们能住的。”
她吞吞吐吐地说道。
“害,这有什么能住不能住的。”
“喜欢,有钱,那就去买。”
许跃新开导媳妇道,“关键是努力把价格谈下来。”
陈巧巧陷入思考中。
贵,是真的贵。
可谁看到这样的房子能不动心呢
亭台楼阁,假山碧水……
这简直是一座按照她梦中标准打造的院子。
几经犹豫后,陈巧巧被许跃新说服了。
“我和你一块去谈”
陈巧巧问道。
“不用,你课多,我一个人去谈就成。”
许跃新搂着媳妇香肩道,“而且你不去,我也方便找借口作为缓冲,遇到她报价可以说回来跟家人商量。”
……
过了一阵,许跃新骑摩托车直奔东二环内,再会沈姨。
这次的沈姨穿着一身黑色长裙,布料和白皙的手笔肌肤间形成鲜明对比。
高跟鞋和肉色丝袜,更加显出她的一双美腿。
“小许,回家比较好了”
看到许跃新,沈姨淡淡地问道。
“那天看得太匆忙,没有问价格。”
“回去没法比较啊,呵呵。”
许跃新找借口道。
“是在问价格吗”
沈姨微微扬起唇角道,“我可以告诉你,面对不同的人,我开出的价也不同。”
“哦愿闻其详。”
“简单来说,就是这座院子承载有我的童年,同时也非常地富有文化价值。”
“我希望下一任主人能够爱惜房子,别糟践了它。”
“所以碰到识货的,我宁可价格低一些。遇见不识货的,价格就会很高。”
“能够理解。”
许跃新嘴上附和道,实际上正揣测着沈姨是不是在自抬身价。
想到这,许跃新将话题从房子引申开,和沈姨聊了聊。
言谈间,他得知沈姨大名叫沈清茹,是复旦63届历史系大学生,还没结过婚,平日最喜收藏文物字画。
从谈吐和履历中不难看出,沈清茹在文化历史方面的确造诣颇深,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不愧是名门闺秀,素养着实无懈可击。
许跃新心想道,最后虚心地同沈清茹交流起来。
谈到最后,沈清茹也有些忧心忡忡。
“社会在发展,城市在建设,这本是好事。”
“只不过,这些院子的命运就难说了。”
沈清茹秀眉微皱道,“我很担心,在未来城区扩张的过程中,这些院子还能不能保得住。”
“确实。”
许跃新深吸一口气道,“只需要钱到位,就可以建起无数座高楼大厦。”
“可这些院子一旦拆掉,就再也无法复原。”
“就像煮鸡蛋一样,把生鸡蛋煮成熟的很容易。相反,想把熟的变回生的却不可能。”
沈清茹被许跃新的见解和绝妙的比喻打动了。
“这么说,你也认同这座院子的文化价值,是吗”
沈清茹看着他的眼睛问道。
回答这个问题时,得有点讲究。
按照一般房屋买卖的经验,许跃新不该在房主面前轻易表达出认可、赞许的态度。
这样不利于杀价。
但……今天沈清茹这里确实是特殊情形。
许跃新结合这两点,稍加思考后给出一个他眼中的完美答案。
“认同,问题是预算有限。”
许跃新苦笑道。
“你开个价。”
沈清茹轻启檀口道。
“你先开吧。”
许跃新拒绝道。
“连同院子、房子在内,400元一平米如何”
“不行,真不行,这个价格太高了。”
这不是砍价,而是真的嫌高。
400一平米,总价就是七十多万。
都快把许跃新的大半身家干没了。
他还要在港股继续冲浪呐。
“那你开个价。”
沈清茹说道。
“我之前问过一家,他答应我220的价格,我如果再砍砍,肯定还能更低。”
“这个价格,也是我负担的极限。”
许跃新两手一摊道。
沈清茹听罢没说话。
220一平……这个价格着实击穿她的心理底线。
问题在于,符合她要求的识货买家,实在是太难得了。
前两天有个买家来看房,居然当场表示想把窗棂拆掉,换成玻璃窗。
和许跃新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该怎么办呢……
沈清茹一时也失去了主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