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蓝玉攻占日本(1/2)
第223章蓝玉攻占日本
几个月后
洪武十三年五月初八,也就是六月份距离夏至还有不到二十天时间。
这半年时间里面,大明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
首先是日本的情况。
李文忠在入驻日本后,就开始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
改革主要针对对象全部都是那些南朝地区的落后文化,经过李文忠跟他率领的部下改革之下,南朝开始爆发出勃勃生机的生命力。
最为显著的就是整个南朝摒弃以往的丑陋审美,开始发展出一定的工业水平。
当然,这些工业水平也仅仅是对于以往的大明来说。
不管怎么样,南朝的生产力确实是在李文忠的影响下开始爆发出向上的水平。
与此同时,日本北朝在足利义满的率领之下,开始跟南朝发生很多摩擦冲突。
最开始,这些日本家族都认为这不过是南朝跟北朝之间的老把戏,所有人都是逢场作戏,根本就没有想过会真的发生生死摩擦的战乱。
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地,双方人马那些想要混过去的人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演戏。
南朝确实是拥有反败为胜的招数,于是乎,整个南朝在李文忠率领之下,开始慢慢收复北朝很多地方。
从最初每天推进十公里,到最后每天收复一个大城池的地步。
现在,南朝已经彻底把北朝之前占领的京都给收回来。
而跟随在足利义满身边的那些日本人则就惨咯,他们每个人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与此同时。
明朝开始派遣商队进入到日本进行生意垄断。
李文忠从五月份开始就回到大明,不仅是他,包括所有已经进入到日本地界进行刺探消息的那些谍子都全部离开。
最初刚要走的时候,长庆天皇一干人根本就舍不得李文忠走。
在这段时间里面,李文忠已经从一个他国将军彻底成为了南朝所有男女老幼崇拜的对象,甚至有人认为,李文忠就是明朝帝国赐予给他们的战神,是李文忠的出现,让日本恢复了从前的繁荣昌盛。
藤原长野博为了能跟随在李文忠身边,甚至主动把自己的身份给磨灭掉,就是想要跟上李文忠返回大明的船只。
只是很可惜,李文忠并不能接受这些人的随从。
而当初他带来的几万人里面,仅仅牺牲了不到五百人。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在探索日本地界情况的过程里面出事了。
没办法,日本有很多矿脉亦或者高处都是在火山附近。
而除了富士山之外,日本还有大大小小差不多接近三百个火山,哪怕杨晨已经给这些谍子提前做好了如何防御的准备。
可是也防不住很多地方的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导致有人不小心死在外边。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属于大明的功臣,没有他们的勇于牺牲,大明几没有办法获得日本的具体情报,为此朱元璋命令。
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而后雕刻在一块石碑上。
石碑会位于各处名山圣地。
此碑叫做‘拓世碑’
开拓世界的先驱。
随着李文忠等人离开日本,北朝领军人物就瞬间开始失去了方向。
原来,之前打仗,一直都是听从李文忠的命令。
那些率领日本主动出击的人基本都是明朝将领,也就是李文忠手底下的那些千户。
随着这一批人离开南朝,南朝就瞬间犹如无头苍蝇,他们主动去询问更换李文忠而来的那些将军。
好巧不巧的是,来到日本的新将军是蓝玉!
没错!
就是蓝玉!
自从朱元璋把江南地区肃清的任务交给蓝玉,蓝玉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些事情。
朱元璋本来以为还会费很长时间才能把这些肮脏的家伙给处理掉,可是自从蓝玉出手,谁想要冒出头来,蓝玉直接二话不说就是杀!
杀得不少商人想要坑百姓的心思都没有。
最后他们不得不臣服于大明朝廷,每个商人受到朝廷监督。
同时镇江府加入国营的那些商人也都纷纷主动站出来与当地官府进行合作,大家有钱一起赚。
原本经济萎靡不振的大明,居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变好起来,这一点倒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大明成功把美洲管饱三战士给成功播种到民间去。
按照之前的考核制度,只要当地官府的官员能跟百姓一起种植这些农作物,那么他们就能得到一笔不菲的钱财。
为此,各地官员不惜亲自下地耕种。
同时大明流行交接接种牛痘,现如今,大明除了少部分人感染天之外,其余人基本都已经具备免疫天的能力。
这一批感染天的人则是被蓝玉亲自带到日本这一片土地上。
相比于比较表面客气,和蔼可亲的李文忠,蓝玉的脾气出了名的暴躁。
离开大明这么远的地方跑到日本上,蓝玉的性格能好就奇了怪。
于是乎,整个日本南朝皇室去询问他接下来应该如何做的时候,全部都被蓝玉怒吼哭泣离开屋内。
而现在的蓝玉,则是在谋划一件大事。
按照杨晨的计划,现在日本还有几百万人口,这些多余的人口如果不想办法解决掉,那么接下来可就很难进行统治。
所以杨晨已经让一批感染天的人主动前往日本军营办事。
他们会负责很多日本人的衣食起居。
最初南朝日本人还感到奇怪,明朝人怎么还会帮他们呢
可是后来渐渐地,这些人就接受了明朝人真的帮他们办事的事实。
而后在蓝玉的特意安排之下,南朝又接着跟北朝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冲突。
这一次,北朝本就不强大的力量彻底被磨灭。
这场胜利让南朝冲昏了头脑,他们在京都举行盛大的烟会。
举办宴会,就意味着人群会聚集在一起,而好巧不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