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负荆请罪(2/2)
主父偃的推恩令得罪了刘氏诸侯王,兴陵邑得罪了关东豪族,军屯田得罪了边境统军大将,谏立后得罪了陈阿胶以及其背后的宫廷势力……
这样一个“五毒俱全”的人,能有什么好下场
不久后,当时的赵王刘彭祖就诬陷主父偃受贿,逼杀齐王刘次景,有谋害刘氏诸侯王之嫌……
而冷血的孝武皇帝表面上想要保全主父偃,但当时的心腹,时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却上书,说不杀主父偃不足以安定人心。
也就是说,便是主父偃最为依仗的孝武皇帝刘彻,也将主父偃彻底抛弃……
现在李儒突然提起主父偃旧事,也让刘协再次确定了李儒的目的。
“汝宁死”
“臣宁死。”
李儒背着荆条,再次跪倒,匍匐在地:“臣,不愿如老狗一般,最后病死在无人问津之处!”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臣请求陛下,令臣再效犬马之劳!”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淡薄名利之人少见。
但像李儒这般,为了名利甚至不惜舍弃自己性命的,同样少见。
不过也难怪。
若不是这样极端的人,如何能做出鸩杀天子这样的事情来
当时固然有董卓逼迫的缘故,可为何去的人不是别人,而偏偏是他李儒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相比于韩遂的走投无路,李儒这样的破釜沉舟才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汝做的事情,足以让你青史留名。”
“你未来的名声,未必不会逊色于主父偃。”
“难道这样的名利,还不足以令你停下吗”
李儒抬头,笑容之间竟是有些腼腆——
“臣还没死呢!”
没死!
言外之意,就是说唯有死亡才能让他李儒停下吗
刘协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愿意将自己人性中的恶这般赤果果的暴露在他人面前。
便是刘协,此刻也难以有些理解李儒现在的精神状态。
可刘协的判断能力并未受到干扰——
“不准,朕绝不准你出现在朝堂之上!更不准你出现在朕的身边!”
天子,自当光明正大!
朝廷,自当名正言顺!
李儒这样的人,不配出现在这样的地方!
就和汉武帝容不下主父偃一样。
他刘协,同样也不能容忍李儒。
李儒在听到最后对他的审判之时,便知道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只是不知道,他李儒是会死在刚出宫的那条水渠中,还是会死在邻家家门前那条昏暗的小巷。
不过没关系,至少他李儒争取过。
合上衣服,李儒微微躬身,想要和天子告别。
“朕不能容你,朝廷不能容你,但朕没有说,朕就一定不需要你,朝廷一定就不需要你。”
李儒本以为现在的自己,心中不会因为任何事情波动。
但刘协的话,还是在他的心底刮起一层涟漪。
“陛下何意”
“汝可闻……苏秦佩戴六国相印故事”
“臣自然知晓。”
“那可知他自燕入齐之后,具体做了什么哪些事情”
“臣……不知。”
李儒当然不知道。
因为此事过于隐蔽,史书上也是语焉不详。
刘协目光扫过刚才自己翻阅的兵法——
《昌国君兵书》!
昌国君,便是乐毅。
这本兵书在后世早已失传,但现在却一直藏在汉室的石渠阁中,可以任由刘协翻阅。
里面便详细记载了,苏秦入齐,就是为了在齐国当间谍,好为燕国探听消息。(注1)
刘协命宫人将兵书递给李儒。
李儒详细一看其中记载的关于苏秦的事迹,亦是明白了刘协的意图。
“陛下,是想要臣效仿苏秦故事,前往关东,合纵连横”
“对。”
刘协没有掩饰自己的意图。
“如今朝廷式微,正如当年的秦国,难与关东诸侯争锋。”
“虽然关东诸侯亦是各怀鬼胎,但如今袁绍另立伪帝,却是有了明面上的大义。”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若是曹操、陶谦、袁术,甚至刘表,都被袁绍再次拉拢,愿意拥立伪朝,那朝廷可就真的危险了。”
刘协示意宫人上前,将李儒身上的荆条给取下来。
“行之术,游走于诸侯之间,本就该是名利之士应当做的事情。”
“况且,袁绍另立伪帝,本就是践踏朝廷威严。他还造谣中伤于朕,朕早就恨不得将其抽骨拔筋!”
“只是因为天灾肆虐,朕才不得已为国隐忍……”
刘协确实,一直在压制关中的求战之心。
压制杨彪等朝官,压制董卓等大将,还要压制民怨、舆论……
但刘协难道就不想现在出兵,将袁绍的头拧下来祭拜宗庙,告慰祖先吗
若是关中粮草充足,没有这场天灾,哪里还用的着那些朝官、大将请愿说不定刘协第一个就要冲到前线去,来一场御驾亲征!
虽然制止众人,但其实刘协才是那个最想立刻杀死袁绍的人!
正如刘协所言,一切,不过相忍为国。
但这并意味着,刘协就真的无动于衷。
他之前就思虑过,要如何报复袁绍。
但可惜,一直都没有趁手的刀能够让他施展。
不过现在,这柄刀显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而且,还是一柄毒刃!
宫人此刻已经脱去李儒衣物,将其身上缠绕的荆条取下。
刚才还犹如一只濒死的老狗,可在荆条取下的那刻,却瞬间容光焕发!
一个活着的李儒,焕然新生!
————————
注1:
苏秦既死,其事大泄。齐後闻之,乃恨怒燕。燕甚恐。——《史记苏秦列传》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