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474章 卷六 光复青州

第474章 卷六 光复青州(2/2)

目录

“你丫看不起谁呢”

高蕃追击太前,左右没有士卒护卫,哪里能提防的住张飞突脸

将蛇矛架在高蕃脖颈上:“降也不降”

高蕃冷笑:“成王败寇!”

“好!痛快!”

张飞不和高蕃另说他话,直接取了高蕃的首级,丢到禹城守将面前!

禹城守将一见高蕃身死,也是不敢抵御,选择了投降。

如此,两路兵马纷纷破之!

“善!”

司马懿知道徐晃和张飞都取得战果后,当即将船只开往禹城,将剩余兵马全部运往青州!

而此刻,逢纪、管统也已经彻底没了退路。

逢纪想要对管统说些什么,却被管用伸手制止。

“你们都是为了袁公,但只有我是为了齐王。”

“齐王昔日初定青州,对我有救命知遇之恩,我是不会辜负齐王的。”

“倒是元图你,智谋远胜于我,何不赶往辽东,辅佐齐王,就算做个守成之主也是极好!”

逢纪错愕的看向管统:“你竟然都已经知道”

“我好歹是齐王的亲信将领,他要前往辽东,如何能不与我先商议”

逢纪:“那你为何……”

话音戛然而止。管统方才的话已经说的十分清楚。

郭图、逢纪、辛评、高蕃这些人,是为了报答袁绍。

但只有管统,是真心想要报答袁谭。

士为知己者死。

管统必然也是知道,青州对于袁谭有多重要。

逢纪他们,守的是袁绍的基业。

管统守的,却是袁谭的未来。

“既如此,死战到底吧!”

“嗯。”

……

司马懿抵达历城城下,仍然想要劝降城内守军,却被管统射出的箭雨逼退。

见状,司马懿也知道了对方的决意。

“攻城!”

没有了大河的保护,历城的防线简直和纸张一般脆弱。

临时造出的霹雳车轰击着并不坚固的城墙,弓箭手几乎都不用瞄准,仅仅随意抛射就能命中目标。

不过强攻了一日,张飞便是杀入城中,从中带出逢纪还有管统的首级。

朝着两人尸首行礼之后,司马懿便下令——

“厚葬之!”

司马懿在城中士卒的集体见证下埋葬了二人,并且顺利安抚历城中其他青州士卒后,便又马不停蹄的往临淄方向赶去。

周围郡县见朝廷神兵天降,都是果断望风而降,没有做出丝毫抵抗!

但司马懿一路往南赶路时,心情却不是很好。

“青州因为有泰山庇佑,自古以来都是膏腴之地。”

“但我等一路走来,人烟稀少,鸡犬不鸣!可见袁谭怕是将青州都给掏空了!”

“需要尽快赶到东莱,阻止袁谭才是!”

司马懿于是让张飞领一千骑兵转向从东面赶去,自己则是与徐晃一路南下,直到青州的中心,同时也是齐王宫所在的临淄。

临淄乃是大城,城墙冗长,如今青州兵力不足,司马懿很快便率军拿下。

正要进攻齐王宫的时候,宫中竟然是闪动着火光。

有齐王宫中宫人女婢来到司马懿身前跪地乞降:“郭图在齐王宫中引火自焚了!他在临烧城之前将我等放出来,让我等向朝廷投降!”

司马懿闻言也是再次一叹。

不过此时顾不及唏嘘,司马懿立刻朝着身旁的徐晃安顿:

“徐将军,我在临淄处理此地事务,还请您速速赶往南面的穆陵关!”

“天子还没有消息,必然是还没有攻下穆陵关。你且去与天子前后夹击,自然能够破关!”

……

穆陵关。

吕布进攻此地的时日,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他和天子立下的十五日之期限。

这关,实在太过难破!

期间好几次,若不是亲兵死死拽住吕布,吕布恨不得亲自登上关墙,去将辛评从这乌龟壳里拽出来!

这日,吕布正要再攻,却被天子叫到营中。

“奉先不必再去攻城。”

吕布一听,顿时气血上涌,朝着天子保证:“臣保证!一定!一定能够攻下穆陵关!臣今日便是死在穆陵关上,也要将此处拿下一个口子!”

刘协见吕布实实在在已经红温,只得是将司马懿之前送来的军情给吕布去看。

“北面防线已经攻破,张飞、徐晃部众很快便能够在此处汇合。”

“这几日辛苦奉先了,奉先还是先去休息。”

吕布一听,虽还想要据理力争,却也知道天子不可能放任他去做这种毫无意义的牺牲,只能是带着一肚子憋屈回到营中。

又过了几日,徐晃的大军一到,穆陵关南北都是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城中辛评见到大势已去,也是无奈叹息。

登高处,望远楼。

青州之地,江山俊秀。

北有大河,南有穆棱。

此为王霸之基业,却白白被这般葬送……

辛评立于城墙之上,朝着北方邺城袁绍陵墓所在,三拜九叩,行君臣大礼,随即便拔出腰间佩剑,自刎当场。

辛毗听到辛评的死讯,顿时满腔悲痛。

不过他亦是担心天子会因为穆陵关的战事激烈而伤害辛评家眷,一时间又是犹豫不决。

“父亲放心。”

还是辛宪英站了出来。

“从来没有听说过,天子会因为别人的事而迁怒家眷。”

“但大伯毕竟负隅抵抗了这么久,天子还有朝廷将士心中必然都有郁气,所以还请父亲的姿态做低一些,不要招惹天子。”

辛毗闻言,果断相信了辛宪英的话,选择将辛氏族人手脚捆缚,男子全部脱去上衣,齐齐跪在关门后面,迎接天子入关。

先进来的吕布本来满腔怒气。

但当看到辛氏族人这般凄惨,也就没了杀气,只是冷哼一声便策马而去。

而其后的天子在抵达后,却并未如辛毗预料的那样,将自己主动扶起,而是停在了辛毗跪倒的头颅前面,不足三寸。

“这般作态如何”

听到天子的询问,辛毗心中惶恐。

“你可知,就因为你的兄长多抵抗了几天,死了多少朝廷将士,又死了多少青州士卒更是害得多少青州百姓被袁谭送到了辽东”

“他倒是给袁氏尽忠了,但那些被他所累的百姓呢”

“如今又惺惺作态,想要和朕,演上这么一出戏,好当做平安无事不是”

辛毗听得掌心流汗,脊背发凉。

天子的反应……怎么和自家女儿预料的不一样呢

而辛宪英听到天子的这段话后,也是偷偷抬起头看向天子。

威严胜过俊秀。

杀气胜过仁善。

辛宪英可以肯定,天子是真的生气了!

不是为辛评为袁氏尽忠而生气。

而是为辛评连累那些战死的士卒生气!

这天下,竟然真的有爱惜百姓的天子

辛毗此刻大气也不敢喘一下,已经认命似的闭上眼睛。

“陛下,民女愿意散尽辛氏家财,抚恤战死士卒。”

突然的一声,让刘协将目光移了过去。

“你是何人”

“民女宪英,为辛毗之女。”

辛宪英落落大方的行礼,丝毫不在意疯狂给自己使着眼色的父亲辛毗。

刘协看着辛宪英,却是突然“啧”了一声。

“难得有个懂事的。”

“辛评蛊惑青州百姓为他而死,他自己却什么都不补偿,一死了之,这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朕本来是想着,将辛氏一族尽数贬为鬼薪城旦……”

听到天子的话,辛毗的头颅埋的更深。

“但你们辛氏中总算是有个明事理的,知道自己将这责任担起来。”

“既然如此,朕就给你们时间筹集钱财抚恤士卒!”

“除此之外,你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不要想着就这么算了!”

“谢过陛下!”

辛毗大喜过望,再次朝着天子行叩谢大礼。

“此外,辛评尸首,不得收敛!如有违者,斩!”

辛毗听后,嘴唇微动,显然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在女儿辛宪英眼神的严厉警告下,终究没有说出口来。

刘协并未在穆陵关内停留,而是直接往临淄赶去。

路上。

刘协赫然是看到了和司马懿眼中一样的风景。

残破、衰败。

好好的一个青州,竟然没有半个人影!

便是曹操看了,也对如今青州的空旷感到阵阵寒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青州之前共有六十余万户百姓,人口怕是有近四百万人。”

“就算一场黄巾之乱,户口减半,也是有着三十万户百姓。”

“可如今目之所及,青州怕是连三万户百姓都没有了!”

刘协此刻脸色无比阴沉。

别说三十万户。

哪怕袁谭往辽东带去十万户百姓,都能不断来给朝廷放血!

“袁氏,当真无道!”

迁移这么多百姓,加上时间又是匆忙,不知会有多少人死在这场迁徙当中!

可耻!

刘协抵达临淄后,便直接去见司马懿。

司马懿仿佛知道天子想要知道什么,也是早早就将东西准备好——

“陛下,万幸!”

“翼德赶到东莱的时候,还有约五万户的百姓没有被袁谭带走,都在港口等候。”

“想来应该是袁谭的船只不够,不能运送太多,这才让这些百姓留了下来。”

“可惜的是没有抓到袁谭,不过根据消息,袁谭应该没有前往襄平,而是前往了玄菟郡。”

刘协听到此处,不由看向司马懿:“玄菟”

这个回答让刘协再次感到气血翻涌。

“嗯。”

司马懿道:“想来那公孙度也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所以不愿袁谭前往,只是允诺让袁谭在玄菟郡重建齐国。”

重建齐国

刘协握紧双拳:“现在朝廷有多少船只能否追上袁谭”

“臣之前便下令将收缴的船只都调来蓬莱一带,只是还需要时间。”

司马懿已经将事情安排的事无巨细。

但司马懿犹豫片刻,还是朝天子谏言——

“陛下,继续追击,其实并非明智之举。”

“大军从海路前往辽东,其实颇为危险,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灭。”

“袁谭倒是不足为虑,但是公孙度却一直态度暧昧,又有扶余、高句丽为盟友,恐怕会趁机发难!”

“陛下不如暂且退兵,休养生息,待将来做好准备,先遣大军使公孙度臣服,之后再徐徐图之!”

一旦踏上辽东那片陌生的土地,变数就会增大。

态度不明的公孙度很有可能会反戈一击,给朝廷大军予以重创!

这个风险,司马懿不愿让朝廷去冒,让天子去冒!

刘协闭上眼睛。

就在司马懿以为自己劝谏失败的时候,天子的声音再度响起——

“朕明白了。”

“让主力大军漂洋过海,隔海进攻,便是拿将士的性命去做赌注。”

“仲达说的对,朕不该行这般荒谬之举。”

就在司马懿欣喜之时,天子却又说道:“但辽东的威胁,比你想的要大很多。加上袁谭带过去那么多百姓,若是这次不去争取,那恐怕要等到十年,甚至数十年之后了!”

“这个时间,朕等不起,也不愿等。”

“既然公孙度是威胁,那就先干掉他!”

司马懿:

司马懿神情慌乱:“陛下莫不是想……”

“嗯。”

刘协重重点头。

“从海路进攻,风险实在太大。”

“既如此,就令皇叔、孔明领北庭都护府三族骑兵前往辽东,从陆路进攻。”

“此外,海路的风险虽然太大,但肯定还是要派遣些军队渡过渤海,吸引公孙度和袁谭的注意。”

司马懿见天子似乎是下定了决心,也是询问一句:

“陛下想要派谁前往”

……

而天子与司马懿的话一句不差的落到了众人耳中。

谁都知道,单独渡海,其实就是成了孤军。

既然是孤军,就容易全军覆没,可谓风险极高!

但反过来,这又是一场巨大的战功!

若是能够覆灭公孙度,光复辽东……便是一跃升为柱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故此,不少将领都跃跃欲试,想要主动去争取这个机会。

刘协则在人堆中扫了一圈,终于在末尾找到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人。

“孟德可愿领兵前去”

莫说别人。

便是曹操自己,也出现了短暂的呆滞!

曹操可是刚降不久!

而且曹操本身,和公孙度与袁谭便有着千丝万缕的机会。

若是曹操心中依旧对汉室有不臣之心,天子此举完全就是纵虎归山!

曹操正待拒绝,心下却又猛然一惊!

这是一个机会!

曹操新降……

作为曾经实控中原的诸侯,在朝廷内,多少还是有些不受待见。

而且据曹操所知,天子将来大概率会把自己扔到西域去,为大汉开疆辟土。

曹操也听人说起过,和自己结下仇怨的马超也是同在西域。

若是没有功绩护身,将来在西域碰上,以曹操对马超素质的了解,曹操也不会以为他会对自己说什么好话,便是自己被对方凌辱也不一定。

所以……

不管天子是试探也罢,还是想让他戴罪立功也罢,曹操都要接下此事!

“臣愿意前往!”

“好。”

但就在这时,同样是坐在最末的一人也起身朝着天子行礼!

“陛下!”

是鲁肃。

鲁肃指着身旁的太史慈:“子义曾经去过辽东,在辽东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对于辽东应该再熟悉不过!”

“远赴异地作战,地理不明乃是大忌!”

“还望陛下允许,让子义也一并前往!”

鲁肃这话,说的倒也没错。

辽东那片地方,在座众人都是两眼抹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明白。

唯有太史慈曾经往辽东避难,而且当时太史慈也正是走海运去的辽东,对当地环境应该更加熟悉!

加上一个太史慈,最起码也算有了向导,更不用说太史慈本就是天下有数的名将,对战事有利!

“好!”

刘协同意了鲁肃的提议,决定也顺便派遣太史慈前往辽东。

但余光一撇,刘协却又看到两人。

孙策,周瑜。

将他二人的家眷要回来后,二人总算不是一副丢了魂魄的模样。

这段时间调理下来,二人都是有了神采,没了刚开始的颓靡。

“伯符、公瑾,你二人可愿一并前往辽东”

又来

派过去一个曹操不够,还要将新降的孙策和周瑜派过去

帐内诸将都用诧异的神色看向天子,不明白天子为何能够这般胆大包天!

“伯符、公瑾擅长水战。”

“一旦公孙度和袁谭发现朕派遣大军渡海,他们必然也会用船只反击。”

“故此,这航道上肯定需要船只防护。”

“不知你二人,能否胜任此事”

孙策木讷的站起身来,不知如何回答天子。

就在这时,孙策左右脚趾齐齐一疼!

周瑜和鲁肃,赫然是各踩住孙策的一只脚,用犀利的眼神告诉他答案!

“臣……愿意!”

“善!”

刘协放下心来。

如此……

北面有刘备。

南面有曹操、孙策。

辽东这仗,虽然难打,但未必没有在短时间内结束的可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