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三百二十六章 统战!(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三百二十六章 统战!(祝大家新年快乐!)(1/2)

目录

范纯仁闻言笑道:“好,你有这个想法说明咱们范氏的教育没有失败,在巨大的财富面前没有丢失原则。”

范正民有些羞涩道:“是父亲教育得好,那儿子随后便将这股份文书送回去。”

范纯仁却是摇摇头,在范正民的诧异神色之中缓缓道:“不,先等等,等我见过这苏允之后再说。”

范纯仁见范正民不解,解释道:“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朝局,为父这么说,你明白为什么吗?”

范正民顿时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是父亲在对他耳提面命,这是大家族对子弟的传承,大家族子弟为什么在官场上就是比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在官场上走得更稳更快的原因,就是有父辈给他们传承这些官场知识。

范正民思索了一会,尝试着道:“是因为苏氏已经重新回归朝堂的缘故么,如今眉山三苏,苏轼、苏辙、苏允,两个翰林大学士,一个中书舍人,占据朝廷内外制。

父亲身为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亦是需要有臂助,若有眉山三苏相助,必能够帮朝廷帮百姓做更多的事情。”

范纯仁点点头道:“自然也有这个考虑,不过为政者,须得再往前看得更远一些。”

范正民又陷入了沉思,一会之后道:“是因为苏允年纪轻轻,便已经走到一部尚书的地步,以后数十年,此人都可能是朝廷的常青树,与他交好,可以让我们范氏亦有长久的臂助?”

范纯仁点点头道:“这当然也是个原因,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为父对当下的政局实是十分忧心的缘故。

当下司马公病重,恐怕将不久于世矣,没有司马公镇着,朝廷估计很快又要起波澜矣。”

范正民吃惊道:“新党斥退,当今众正盈朝,应该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怎么父亲还有这样的担忧呢?”

范纯仁呵呵一笑道:“众正盈朝……或许是吧,但党争的苗头又现矣,唉。”

范正民诧异道:“新党已经尽数被贬黜地方,怎么还会有党争?”

范纯仁看了一下自己的长子,道:“呵呵,如今围绕在二程身边那些人,刘挚、王岩叟等人,以及眉山苏氏三人,已经明显形成党争的局面了,蜀洛朔啊,风波又起矣!”

范正民立即抓住了重点,道:“父亲是要站队蜀党么?”

范纯仁摇头道:“不,咱们谁也不偏袒,但是要跟苏允结下友谊。”

范正民顿时皱起了眉头,有些迟疑道:“父亲,这股份价值连城,若是咱们收了,却不站队蜀党,是不是会引起蜀党敌视?”

范纯仁笑道:“还不确定收还是不收呢,我只是说在他们三党争锋的时候我们不参与其中,但苏允若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只要不涉及党争,还是可以帮的。”

范正民想了想点头道:“似乎也无不可。”

范纯仁点点头道:“这些也还只是近期之内的事情,为父所想乃是六七年后的事情,当今官家……”

范纯仁脸上有了忧虑之色,道:“……当今官家恐与先帝颇肖,六七年后,官家亲政的时候,恐怕新党将卷土重来,到时候若无人从中斡旋,现在朝中许多大臣,恐怕下场不甚好啊。”

范正民想起来司马光等人废除新法如如敝履,仇新党大臣如视敌寇的事情,顿时也是浑身冰寒,新法大臣被司马光等人这般对待,等他们归来的时候,恐怕手段会更加毒辣,届时恐怕又是一番地狱景象矣!

范正民赶紧道:“所以父亲的想法是,苏允与新法大臣章惇等人关系密切,届时新法大臣回归之际,可以请苏允从中斡旋?”

范纯仁点头道:“是这么个想法。”

范正民叹服道:“父亲果然是深谋远虑。”

范纯仁点点头道:“具体如何,为父还是得跟苏允见个面聊一聊,为父要看看他具体想要什么。”

……

御史台。

御史刘挚正撰写文书,忽而有客来访,听胥吏汇报,却是好友王岩叟,刘挚赶紧出了书案,迎出门外,拱手笑道:“彦霖兄,你怎么来了?”

王岩叟与刘挚相熟,已经是跨步进来,口中道:“莘老,有大事发生了。”

刘挚闻言一惊,道:“快快请进!”

刘挚将王岩叟请进堂中上了茶,随后退下左右胥吏,这才问道:“彦霖兄,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岩叟道:“你可知你弹劾的苏允,前日上书,写了什么?”

刘挚眉头一皱道:“他刚刚收回三部衙,不思着好好梳理工部的工作,却这般急切上书,你又这般着急过来寻我,难不成是针对我们这边而来?”

王岩叟点头道:“的确是与我们相干,不过,却是好事情。”

刘挚眉头一挑:“好事儿?”

王岩叟点头道:“你上次上书请求拨款疏浚黄河、永济渠,缓解北方水患,提升农业产量,以及在北方推行轻徭薄赋,避免过度征收引发民变,被司马公搁置了,此事你还记得吧?”

刘挚点头道:“自然记得,咱们都出身北方,北方百姓有多苦,你我都是知道的,你上次还提议增加河北、河东驻军粮饷,修缮边塞防御工事,以增加防御北方的侵袭,可一样也是被搁置了。”

王岩叟神色凝重道:“苏允上书说,工部接下来会拨巨款,疏浚黄河、永济渠,缓解北方水患,并且在北方屯田提升农业产量;另外会斥巨资修缮边塞防御工事,并由工部亲自施工!”

刘挚闻听此言,顿时愣了愣,道:“这些是苏允上书所说?”

王岩叟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莘老,你说,这苏允打得是什么主意,前些时日你还弹劾于他,现在他这般作为,却是为何?”

刘挚皱起了眉头,他与王岩叟等出身北方的官员,自然是要为北方利益考虑,因此上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但苏允可是蜀人,他这般积极做什么?

王岩叟又道:“这就是我来寻你的原因,你说他是不是因为在西北打过仗,因此知道边塞不易,因此提出这些来?”

刘挚想了想,摇摇头道:“他打仗的地方是西北,跟我们河东河北有什么关系,他为何不提西北,反而替我们河东河北说话?”王岩叟一拍大腿,道:“是啊,我也是觉得奇怪呢!你说他这是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