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493章 天大恩情

第493章 天大恩情(1/2)

目录

第493章天大恩情

两刻钟后,一行人离开紫玉兰冰室,

邓灵韵三人继续去商行帮忙做工。

陆云逸也没有拒绝,任由她们前去,自己则带着人赶往都督府。

一路行来,陆云逸一直在脑海中思忖着那份名单,上面共有十一人,十人他不认识。

但唯独认识的一人,却有些出乎人的意料。

不过转念一想,也算是理所应当。

洪武二十一年刚刚举行完科举,应天已经汇聚了天下学子。

不仅有诸多举人前来,还有许多童生以及读书人前来,为的就是求得一二指点。

杨士奇游学四方,以授徒为生,来到应天京畿也算是理所应当。

思绪中,一行人很快来到了皇城门前,

陆云逸将手中文书递了出去,吩咐道:

“去将上面的人都找来,请到军营中,若是不愿意来,也不要强求。”

“是。”

冯云方接过文书:

“大人您是要给我们找教书先生”

“闲着也是闲着,多学一学无妨。”

冯云方眼前浮现出了哀嚎遍野的场景,笑着将文书递了出去,两名军卒迅速驾马离开。

做完这一切,陆云逸带人进了皇城,径直前往都督府。

都督府位于千步廊西侧,东侧是六部衙门,象征着文武平起平坐之局面。

在中军都督府门前,陆云逸见到了早就等候多时的张玉。

他有些诧异地问道:“怎么不进去”

张玉拱了拱手,露出几分尴尬:

“属下第一次来都督府,人生地不熟,贸然前往,可能有些唐突。”

陆云逸笑了笑,一边带着他往里走,一边打趣道:

“在故元时,你不是在枢密院当差,与都督府也大差不差,这有什么唐突的。”

“大人,故元的枢密院在属下当差时早就不比以往,各地权贵不听调也不听宣,

属下当时说得好听是枢密知院,

若是说得难听些,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文书参谋罢了。

这都督府则完全不同,属下刚刚在门前,

已经见了好几位来自各地都司述职的将领,官职都不低啊。”

陆云逸有些意味深长,轻轻点了点头:

“王朝末期都是如此,朝廷无法掌控地方军队,

中枢衙门成了摆设,也是理所应当。”

“大人慎言。”张玉眉头一挑,连忙上前提醒。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四周,见都督府还是一片秩序井然,这才松了口气。

陆云逸很中意他的谨慎,笑着将他领进了衙房。

他作为地方都司的佥事,

按理说还不能在都督府中有属于自己的衙房。

但凡事都有特例,大将军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衙房,就在中军都督府正堂旁边。

这种殊荣,五军都督府头一份。

进入衙房,陆云逸指了指一旁座位,示意张玉坐下。

他自己则去拿了两个茶杯,倒上两杯凉茶,也坐了过去,笑着说道:

“都督府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

现在的威势全靠立国时的诸多公侯支撑,可能到了以后,还不如故元的枢密院。”

张玉脸色有些谨慎,但对于此话却是没有反驳。

作为以往的枢密院中人,他深有体会。

枢密院作为元朝的最高军事机构,有统兵权与调兵权,还负责将领的提拔、奖惩乃至编制。

纵观史书,就没有比故元枢密院权势更大的军事机构。

但即便如此,到了王朝崩灭之时,

枢密院也如同傀儡,更不用说阉割许多的五军都督府了。

张玉不知该如何接话,只得笑了笑。

陆云逸也不介意,一边抿着凉茶,一边问道:

“见过燕王了吗”

“回禀大人,见过了,燕王还说了一些要提拔属下之类的话。”

张玉有些难为情,

恩主就在眼前,却要被藩王提拔,倒是有些里外不是人。

陆云逸毫不在意:

“提拔你是应该的,从军打仗、布置军略之事你尤为擅长。

之前未能得到提拔,只是因为你以往的身份。

如今大明立国也有二十年了,故元早就崩灭,这点桎梏也就随风消散了。”

张玉靠坐在那里,满脸唏嘘:

“若不是大人提拔,属下可能还在北方运粮。”

“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切莫妄自菲薄,这次叫你来是有一件事要交给你。”

一听此言,张玉猛地站了起来,拱手抱拳:

“还请大人吩咐,世美定当遵从,竭尽全力!”

陆云逸摆了摆手:

“坐下坐下,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的活计,不必如此。

只是这差事颇为烦琐辛苦,

本将思绪万千,也就只有你与黑鹰能够胜任。

但你也知道,本将莫名其妙成了工部官员,

一些军务还要黑鹰来处置,也就只剩下你了。”

张玉眼中弥漫出疑惑,试探着问道:

“敢问大人,是何事”

陆云逸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文书,递了过去,

“这是朝廷最近在筹备的商行,

由都督府和工部负责主要事务,宫中出银子、都督府出人、工部出力,本将统筹负责,你看看吧。”

张玉接过文书,快速翻看起来。

慢慢地,他的脸色从最初的惊愕变得凝重,眉头紧锁。

由于文书是都督府内部流通,

所以将商行的政治目的也写了进去,

张玉看到后,只觉得惊为天人!

“这大人”

他忽然懂了,为何擅长打仗的大人会突然调到工部,原来根在这里。

陆云逸示意他少安毋躁,解释道:

“工部的自行车以及三轮车已经造出来了一些,

商行也已经着手修建,马上就能动工。

我想让你带着将军中伤残军卒,以及都督府的一些吏员。

骑着自行车以及三轮车、带着银钱去往乡下。

采买应天周围各个村庄百姓所产的一切东西。

桌椅板凳、扇子竹筐、瓜果蔬菜通通不要放过,

总之,只要百姓们肯卖,咱们就拿钱收。”

张玉有些茫然地看着他:

“现在”

“对,从现在开始。”

张玉却有些顾虑:

“大人,即便工部日夜动工,房舍装修完至少也要两个月,现在收是不是太早了些。”

“习惯的建立需要二十一日,等到商行修建起来再去乡下,那就晚了。

你的任务就是让应天周边的百姓习惯你们的存在。

可以定一个日子,三日一去或者五日一去都行,你自己决定。

总之,要给百姓们准备时间,也要给他们习惯时间。

过程中,不要害怕费银钱,

有些独特的东西甚至要溢价收购,比如.”

陆云逸看向屋内,从一旁抽出了一个大蒲扇:

“若是制造精良的蒲扇、鞋垫等手工作物,可以溢价!

要让百姓们占到便宜,知道这东西能卖钱,如此他们才会与我们合作。”

张玉明白其中道理,但他脑海中有个疑问:“大人,现在就将东西收上来.

如一些手工作物可以储存,那瓜果蔬菜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