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高粱与玉米苗,傻傻分不清楚(1/2)
将无动力抽水桶安好以后,林勇雄赳赳气昂昂,带着林飞、林池立马回家,霍霍磨刀向木桶。
三人干的是劲力十足。
而“抽水机”在村里口口相传,不一会儿功夫,全村人都知道了。
手中的活儿都来不及放下,拿着就往林家老屋跑。
高梦璃看着围着林勇干活的村民,里三圈,外三圈,全都伸长脖子,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其中,几名妇人手中拿着的“玉米苗”倒也吸引了高梦璃的注意。
她转头问了问姜树芝,“娘,我们家后院那亩地,你划三分地帮我种着玉米。”
想着玉米疙瘩汤浓郁醇厚,玉米粑外酥里嫩,煮玉米的清甜软糯,高梦璃砸吧砸吧了嘴。
别说,论玉米的一百种做法,每一种都让人胃口大开,欲罢不能。
姜树芝闻言,却是满头问号,“玉米?什么玉米?”
姜树芝一脸茫然地看着高梦璃。
高梦璃一愣,指了指妇人手上的嫩苗,“就是那个啊。”
那妇人手中拿着的可不就是玉米苗嘛。
姜树芝顺着高梦璃手指的方向看去,瞅了半天,了然地点了点头,“老大家的,那是高粱。你别担心,家里已经育苗了。
等忙完这几天,就把苗给你种上!”
高梦璃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
高粱???
所以,她家以前后院搭厕所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玉米杆,而且是高粱杆?
高粱苗,玉米苗傻傻分不清楚……
这也难怪,来了这么久,的确是在家里一粒玉米都没有看见……
高梦璃急切地拉着姜树芝胳膊,“娘,你给我说说,地里的庄稼你们都种了些什么?”
姜树芝眉头一挑,心里一喜,她家大房家的,竟然对庄稼来了兴趣!
当即倒豆子般,一股脑全部说了出来,“就是冬小麦,油菜,水稻,高粱啊!”
高梦璃听后,心里咯噔一声,当即整个身体凉了一半。
她的天,塌了……
所以,这里没有什么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高产的作物。
那如果有天灾,那她和林夕不得饿死??
这怎么能行。
当即,她扭身,就跑到他们新家,冲里面喊了两声,“夕夕,出来,我给你说个事。”
林夕正拿着木棍戳着地上的糯米黏土,听见高梦璃的声音赶紧丢了木棍,跑了出来,“梦璃,怎么了?”
高梦璃将林夕拉到一旁,将刚才姜树芝说的给林夕分析了一下。
林夕听完后,大惊失色,面色也有些急,“梦璃,也就是说这里只有小麦,水稻还有高粱是主食是吗?”
高梦璃再次点了点头,实在是林夕这是问了第三遍了。
高梦璃拍了拍林夕的手,“别急,稍安勿躁,我们现在还有时间。
你先去给残兵和村民说一声。
建造完房子后,在老屋后面,我们的那亩地底下,挖一个大地窖出来。
挖足一亩地窖,到时候我们还能存酱油,枇杷膏还有粮食。”
林夕听后忙慌点头,赶紧又跑进四合院里,去找残兵和村民说挖地窖的事儿。
众人还以为建造完房子后,就没有活儿了。
哪里知道,意外之喜,居然还有挖地窖的好事儿!
那是满口答应,但凡犹豫一息时间,都是对那25文工钱的不尊重!
而站在院子外面的高梦璃,摩挲着下巴,认真思考着接下来的规划。
没有高产粮食也没有关系,毕竟小麦,大米存够比什么都好。
他们末世的人,从未吃过新鲜的粮食,所以还真不挑粮食品项。
所以,接下来,就是要解决水稻种植,粮产低的问题。
这个时期的水稻亩产也只有四百到六百斤,品种当然不及后世改良几十年的杂交水稻。
增产,那只得从肥力上着手了。
村里每家的鸡鸭不超过两个巴掌的数。
猪,每家也只是养着一头,方便过年杀年猪过年。
但是,村里都舍不得杀猪的,那都是整头卖掉,然后买一两斤肉,凑合过年。
更何况,盐还是管制调味品,做腊肉什么的,那是想都不要想。
杀了,吃不完,也就放坏。
不如卖了换钱,还可以买些粮食,养活一家人大半年时间。
所以村里的猪粪,根本就不够田里的需求。
人造的,也不够。
毕竟,旱地也需要粪水淋菜。
高梦璃当即转身,去油坊,准备找村长赵华。
高梦璃一路急行,走到村口。
她抬头看了一眼,建造中的油坊,建造速度倒是快。
大半个月时间,全村每家抽人来建造,现在已经开始铺油坊顶瓦片了。
此刻,正在杵糯米黏土的村长,一抬头,就看见高梦璃站在不远处打量着油坊,让他喜出望外。
赶紧放下棒槌,跑了过来。
他们的金大腿什么时候回来了?!
村长脸上笑呵呵跑到高梦璃面前,“林家的,你怎么过来了?!”
高梦璃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她看着村长,直截了当地:“村长,我来是有个主意想和您商量商量。
您看咱村里这肥料短缺的问题,我思来想去,觉得可以从县城先运些粪水回来肥田。”
村长一听,面上好奇,挠了挠头:“县城?你的意思,是去收夜香吗?”
高梦璃闻言一愣,这村长不知道公厕的事儿?
当即问了一句,“村长,你不知道县城公厕吗?”
当时,设计公厕图纸时,她还特意让窦唯一在西城的城墙外挖了一个大池子,专门收集沤粪。
村长点了点头,“知道啊,你的意思是说,去公厕运肥?不过,那不是排河里了吗?”
高梦璃一愣,“排河里?”
她皱了皱眉头,随即想通了关键点,了然地点了点头。
是了,县城的生活污水,还有排泄物,都是排河里的。
所以没有公厕前,城中居民每天早上,都是提恭桶去河里洗的。
毕竟,很多城民,没有地。
城民大多数,要不是商贩,要不就是背井离乡去上工做活的。
高梦璃想到这里,知道村长误会了,当即给他解释,“村长,公厕专门挖了一个大池子,收集沤肥,就在西城的城墙外。”
村长闻言一愣,随即大喜过望,脸上的皱纹笑得更深了。
他对高梦璃的话,深信不疑。
她说是,那就是了!
他激动地一拍大腿,声音拔高了好几个调:“哎呀呀,林家的!
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我们都还不知道,原来县令大人还特意挖了大池子沤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