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雪中悍刀行(张若昀、李庚希主演) > 第57章 滚到术先手五十,北凉王悍然入宫(2)

第57章 滚到术先手五十,北凉王悍然入宫(2)(1/2)

目录

第57章滚到术先手五十,北凉王悍然入宫

北凉军部有数座机构司,有许多技艺堪称鬼斧神工的机械土木高人。徐凤年惊艳于这符将红甲人异乎寻常的坚不可摧,准备回到北凉以后就将那具残破红色甲胄连同图纸一同秘密交给机构司,看能否仿制出几个傀儡玩偶。杨青风精于赶尸驱鬼招神,将来在这件事情上注定派得上用场,所以三人中反而是最不起眼的杨青风最死不得。

至于舒羞如今是否心中记恨徐凤年的无情,一贯刻薄炎凉的徐凤年会在意

潦草吃过精美斋饭,徐凤年带着青鸟逛荡青羊宫。此宫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自然摆有雏形神霄派的几位雷部天君的神像。宫内最大的宝贝是《道德经》五千言的珍贵木刻,只不过徐凤年对这玩意儿没兴趣,纵使吴灵素肯送,他都嫌累赘。

才刚在青城王手上兴起的青羊宫,到底是不如龙虎、武当两大道统祖庭那般底蕴深厚,拿不出几件好东西。徐凤年没见到几个眼前一亮的女冠道姑,估计都被父子两人小心雪藏起来了。

闲庭信步转悠了一圈的徐凤年笑道:“走,咱们去看看那条铁索桥。”

出了青羊宫,越是临近青羊峰悬崖,越是感到劲风拂面,衣袖被吹得猎猎。徐凤年按刀而行,终于看到那座在山风中飘摇的铁索桥。望之缥缈,至于踏之能否屹然不动,徐凤年一点都不想尝试。

桥身仅由九根青瓷大碗口粗的铁链搭成,除去扶手四根铁链,地链才五根,显得格外狭窄险峻。每根铁链由一千多个熟铁锻造而成的铁环相扣,铁链上铺有木板,桥台分别是固定整座铁桥的地龙桩和卧龙钉。地龙桩据青城山史料记载重达两万斤。铁桥两头矗立两座桥亭,青羊峰这边叫观音亭,那头叫听灯亭。

徐凤年走入观音亭,笑道:“这亭子叫观音,观什么音那边叫听灯,听什么灯两个名字都取得莫名其妙。”

徐凤年望向对面山峰,遗憾道:“不下雨便瞧不见千灯万灯朝天庭的景象,唉。”

青鸟莞尔一笑,突然警觉转身,盯住一个缓步而来、身形魁梧的女冠。

如此高大健壮的女子可不多见。她身穿一袭道袍,手捧白尾拂尘。比起青城王的道貌岸然,这位上了年纪的中年女冠长相凶神恶煞,脸上疤痕。好在她穿了青羊宫神霄派道袍,否则青鸟都要误认为是山鬼魍魉。

徐凤年转头只看了一眼,便目光呆滞,痴痴起身。

青鸟极少见到徐凤年流露出这种失魂落魄的神情。最近一次是那年老黄死于武帝城城头噩耗传来的正月,殿下才行过及冠礼,便在阁楼上温酒独饮。

徐凤年头脑空白,望向眼前脸庞狰狞丑陋的高大道姑,没有丝毫面对青城王时的跋扈傲气,更没有英俊公子撞见山野丑妇的嘲讽与鄙夷,只有恍惚。

那一年,刚授予大柱国称号的人屠,隔天便再被封王,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的臣子极致。所以那一年青牛道上车马如龙,千乘万乘赴北凉。徐凤年才几岁大,刚刚跟着娘亲读书识字,调皮顽劣。喜穿素洁白衣的王妃似乎大病了一场,大病初愈便带着贴身女婢以及年幼儿子去散心游玩。那名女婢偷偷追随着她离开那座埋了二十万柄剑的坟墓,悄悄追随着她去了贫瘠荒凉的辽东锦州,与徐家一同经历了壮怀激烈的春秋乱战。

女婢终年脸上覆青铜面甲,在山上饮水时,摘下了面甲。无意中被小世子看到,吓得他哇哇大哭。从不打骂只会宠溺爱子的王妃下山后,竟然责罚小世子双手提两本厚重圣人典籍,在一面墙根下站立,不许吃饭。

重新覆上面甲的女婢偷偷带了食盒,去探望被罚站的小世子,却被双手发麻一肚子怨恨的小家伙踢了一脚,更惹得王妃真正生气起来。年幼世子只觉得委屈,觉得娘亲再也不心疼他了,独自哭得撕心裂肺。

女婢默默跪于一旁,陪着面壁思过的小家伙从号啕大哭,到沙哑抽泣,再到无力哽咽。

懵懂无知的世子双手失去知觉,又不知错在哪里。但娘亲说不许吃饭,他便不去吃饭。后来根本提不起书籍,便头顶着一本,嘴巴咬着一本,那模样,倔强得让人心酸。后来昏厥过去。在床榻上醒来,娘亲坐在床头,与那年还只是个稚嫩孩童的世子说起了覆甲女婢的故事。

小世子这才知道这位不像女婢更像他姑姑的长辈,与娘亲一起长大。姑姑为了从一个很可怕的地方逃出来,不惜与一个大恶人打斗了一场,面容被整整一十八剑慢慢毁去。娘亲说他这个姑姑年轻的时候,容颜英气,有无数剑道俊彦都死心塌地爱慕相思的。这些年行军打仗,这个姑姑更是负伤无数,便是赵长陵这些大英雄都佩服。后来,小世子便亲自去摘了一捧桑葚,递交给姑姑。

那一年。徐字王旗下,覆甲女婢单膝跪地,接过一捧桑葚。那孩子帮她擦去眼角泪水,柔声说道:“姑姑,别戴面甲了。谁说你不好看,凤年就打他们的嘴巴!现在凤年还小,就算打不过,等有力气了,肯定要跟他们打架的!喏,这是我摘来的,姑姑不哭,吃桑葚。”

这一年青羊宫山巅观音亭,徐凤年走向那面恶至极的中年女冠,伸手擦去她满脸泪水,总也擦不干净。他便一直擦下去,哽咽着温柔道:“姑姑好看,姑姑不哭。”

轻仇者寡恩,轻义者寡情,轻孝者最无情。

徐凤年是何种人北凉无数魁说他多情,认可了金玉其外;士子书生众口一词说他无义,断定了败絮其中。徐凤年早就不去理会这些闲言闲语,此时只是陪着不再覆甲的赵玉台走入观音亭坐下。不知为何做了青城山女冠道姑的她,身材比徐凤年还要魁梧。两人肩并肩坐在一起,有些滑稽,像是徐凤年在小鸟依人。徐凤年无法掩饰满心欢喜,望着赵姑姑。

覆甲女婢赵玉台,吴家剑冢上一代年轻剑冠的剑侍。剑侍便是年幼被挑选出来的外姓人,与主人一同长大,悉心栽培,一生一世为主人喂剑养剑,直至最终葬剑的沉默角色。剑侍在主人成年以后,只负责砥砺剑心剑道,并不需要为主人赴死,甚至这还被吴家剑冢严令禁止。为的就是怕吴家剑士有恃便无恐,于上乘剑道修行有害无益。

吴六鼎一袭青衫仗剑南下,暗中注定会有一名影子剑侍追随。

吴家每一位年轻枯剑出山练剑,无一不是卓尔超群的天才。他们一旦离开剑冢,只有两种可能:做到了剑道第一人,荣归剑冢;或者死于修行路上,不得葬身剑冢,连佩剑都没有资格拿回家族。何地死,何地葬,剑侍终生守墓守剑。

徐凤年轻声问道:“姑姑,你怎么在青城山”

一直在端详徐凤年面容的赵玉台并不隐瞒,柔声道:“奴婢摘了面甲后,便扶植吴灵素做傀儡。大将军需要这青城山变作一座死山空城,隐匿驻扎下六千人的甲士,以备后患。早年设想是若北凉铁骑兵败北莽,雍州不至于全部不战而溃,否则空有天险而不据守,再想夺回便难如登天了。也有一部分边境上大战正酣,却被顾剑棠在背后捅刀的顾虑。只是这些年大将军铁甲兵锋,独力抗衡北莽,一点不输。加上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庙算,并未被功高震主的帽子压垮,算是在北凉彻底站稳了脚跟。这青城山隐蔽驻兵的事情,就顺势放缓了一些。在雍州和朝廷眼皮底下遣将调兵,终究不是小事易事。奴婢这些年妄自揣测,若大将军在东边剑阁还有布置,那便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不管北凉三十万铁骑如何坍塌,这六千兵甲都可保世子殿下过剑阁入西域,王朝再约束不住世子殿下,起码徐家不会落得一个满门荒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