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盛宠无双:医妃权倾天下 > 第六百七十五章 终于救了他

第六百七十五章 终于救了他(1/2)

目录

“皇上是个宁可错杀,也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人的人。”温清竹大概能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杨松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是啊,皇上甚至都没有和崔老聊过,直接做了决定,在事发前一夜,崔老绑着家里的几个孙子,比崔立年纪大的曾孙去了皇宫请罪,于是除了崔老,所有人都能活下来。”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温清竹听着杨松说得轻描淡写,但她听着就惊心动魄。

崔家可是一个世家大族,以崔老的能力,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那天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崔家的地位,从此就没有动摇过,不过死了这么崔家子孙,对崔家而言,还是元气大伤,当时京城流行风寒,死的人不少,崔家对外宣称也是因病去世,大部分都没察觉到这件事情的内情。”

杨松一边说着,情绪也跟着起来了。

“那叔叔怎么知道的”温清竹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杨松转头过来,脸上带着悲凉说道:“是杨家所有人出发去战场后,崔老先生发现不对,暗中找到我,说了杨家有大难,可是我不信,崔老便说出了崔家的这件事情,我立刻赶去战场,但时机已经晚了。”

“姚班有这种本事”温清竹情不自禁的回头看了过去,姚班的马车被团团围住,他也很识趣,什么事情要没搞出来。

杨松过拿着回头,目光停在姚班的马车上:“所以我担心,他可能一早做好了部署,只等着我们入套而已。”

等着我们入套吗

温清竹嘴角勾了勾,宁王或许不知道,但她很清楚,姜越的身体可撑不到明天秋天。

已经到了冬天,他们一路顺利的话,能赶在过年前到达京城。

这个时候,宁王大概率在代理朝政。

只是这个冬天,百姓只怕要遭难了。

温清竹抬头望着望着天上的星星,之前杨五算过,紫微星弱,祸患乃多。

不说西北的匈奴,这一年,整个大齐会有一场雪灾,还是地方尽量瞒报的那种,基本上没人能处理好。

哪怕是前世的姜远成和她全心全力的联合治理,也无法挽回一半的百姓。

今年宁王代理朝政,现在也该接到了消息吧。

毕竟他费尽心思的铺排那么多的商户下去,总得有用处不是。

京城,宣政殿。

宁王的确没有心思管沧州这边的事情,他的面前放了两堆东西。

一边是地方官送过来的折子,说瑞雪兆丰年,一切都好。

一边是他的人送回来的密函,说百姓流离失所,正在朝着京城和江南两个方向去。

看完这种信息,宁王气得不住的拍桌。

只可惜,这些文臣都是京官,虽然拉拢了京城世家,但对于地方的控制却大幅度的削弱。

现在面对瞒报这件事情,只是五个人竟然分成了三个不同的派系。

一方认为是真的没问题,叫宁王不要担心。

一方认为大有问题,需要派人去哥哥地方看看。

最后的中立派认为,还是关心皇上的病情为好。

在京城冷下来后,皇上就回到了乾元宫养病,把朝廷政务全权交给宁王。

之前姚班还在的时候,处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姚班一走,剩下人谁也不服谁,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明争暗斗。

这么一来,处理事情明显有了问题,连连被御史台越级报到了皇上哪里去。

宁王有心要管制,但他更擅长管理军人。

对这些心眼比藕眼还多的文臣,他显得有些乏力。

特别是在姚班走了以后,宁王越发的发现,姚班才是真正的人才。

底下还在争执不休,吵得宁王脑壳疼。

虽然姚班一再强调,让他对文臣心腹客气点,特别是在他还没登基之前。

可宁王是个暴脾气,向来讨厌别人的执意。

在忍让了大半个月后,他终于爆发,抽出手边的长剑,指着

刹那间,屋内鸦雀无声。

本来只是跪着的五人,这次直接伏在地上,连连喊道:“殿下息怒!!”

安静了片刻,宁王让他们先下去。

他一个人坐在龙椅上,心里依然很不踏实。

怎么沧州那边一直没有传消息回来

是不是事情出了意外

现在各地的雪灾瞒报情况严重,要不是他听从姚班的建议,部署自己的商行,还真不知道地方官竟然有这种胆子。

要不要找傅瑜过来问问呢

一想到这个事情,脑海里里面马上蹦出了姚班的讲警告:“殿下!虽然你现在和傅瑜的关系缓和,但是他和我们不一样,在皇权和百姓只见,他一定会优先选择百姓!!”

门外突然传来了敲门声:“皇兄,我是仪佳,你在里面吗”

沉默了片刻,宁王回了一句:“在。”

姜仪佳便推开门进来了。

关上门后,她走到了宁王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

“都是自家兄妹!这么客气干什么!”

自从姚班帮他和姜仪佳和解,姜远安对姜仪佳的态度好了许多。

他甚至还有点后悔,如果早点说开就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