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冶铁带来的农业革命(2/2)
“在过去,以庄园或者坞堡为据点,许多人在一起劳作,可以相互协同,耕种每一亩地。”
“那以樊尚书之见,该如何解决”李衡问道。
“下官以为,只需要将之合并,一起耕作即可。”
“如何合并”李衡又问道。
“按照里来合并。”
汉代一里有二十五户。
“合并之后,能确定完成耕作”
“按照过去的情况,是可以的。”
“过去五十亩地需要多少人来种呢”
“这……”樊建顿了一下,“过去五十亩地大约五个成年男子协同耕种。”
“平均一个人耕种十亩吗”
“是的。”
樊建说道:“现在一户大约有三个到四个可以耕作的,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每一户还有一个到两个到工坊去工作,这样也会对耕作有很大的影响。”
“是否可以每一户少分一些田呢”
这一次说话的居然是朱据。
朱据作为吴国的降臣,对均田制其实也是很了解的,因为现在扬州的均田,就是朱据一手在操办。
“如果每一户少分一些田,还是会有剩余的田。”樊建说道,“现在是田多了一些,人少了一些。”
朱据说道:“据在下了解,田多,可能是因为普及了曲辕犁,开垦田地比过去更方便。”
“是的,但田多是事实,人无法尽其耕种也是事实。”
“陛下,臣有疑虑。”
这一次,说话的是杜预。
刘禅认识杜预,杜预可是荆州刺史,他爹杜恕现在又是大汉重臣。
“杜卿有何疑虑呢”刘禅问道。
杜预说道:“臣在荆州,荆州之民,每户分得五十亩地,却能耕种完,为何益州无法耕种完成呢”
他此话一出,大臣们纷纷诧异。
“荆州皆可”樊建问道。
“皆可!”
大臣们立刻议论起来。
樊建问道:“大将军,荆州真的可以做到吗”
“可以做到。”
“那扬州呢”
“扬州暂时不能。”李衡说道。
“为何唯独荆州可以”
这下连诸葛亮都忍不住问道。
“因为荆州现在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农具,全部的农具。”李衡说道,“我刚才问樊尚书平均一人可以耕种多少亩,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农具,而且是全部的农具”樊建大吃一惊,“大将军此言当真”
“如此重要的事,我怎会信口乱说”
“荆州如何做到”
杜预和李衡对视一眼,杜预说道:“荆州冶铁坊现在冶铁数量远超出了过去,我记得高炉冶铁的书,今年年初是发给了益州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