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连抄十二家!公开处刑!(1/2)
第118章连抄十二家!公开处刑!
次日。
刘升让马金水派出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讯风营亲卫,伪装成游商、旅人进入舞阳县城侦查。
同时,一哨骁骑营亲卫以及两哨胜捷营亲卫散在铁山集周围巡弋。
为的是隔绝铁山集和舞阳县城的通讯,尽可能延迟县城那边得知义军控制铁山集的时间。
刘升则带着剩余亲卫及常备军,一户户地抄缴铁山集矿场主的家。
这一抄缴,刘升才知道赵、杜、柳、刘、肖五个最大矿场主的铁矿,就在后面的铁山上。
其余七家的铁矿,也离铁山不远,属于铁山矿脉的“根须”。
这时刘升才记起来,后世探察过,舞钢铁矿储量似乎高达八亿吨。
铁山这一片,属于其中最好开采,铁矿最富集的地方,已被开采了数千年。
再往南边、西边取得各个山岭中、地底下,还有更多铁矿,只不过没这边集中和好开采罢了。
这些矿场主们能坐拥铁山,可不只是贿赂了矿监及铁场督办官员那么简单,各自在县衙、府衙,乃至布政使司衙门,都有一定的人脉、背景。
各家每年能出产多少铁料,刘升暂且不知晓。
可从各家矿场、仓库抄缴得来的铁料数目,却已经让刘升眉开眼笑了。
义军人手足够,仅用三天,便将这12家的铁料、钱粮都抄缴干净。
共计抄缴得精铁八万七千多斤!
倒是生铁、熟铁没那么多,生铁仅有47万斤,熟铁也只有16万斤——都是五炼以下的民用熟铁。
虽然从12家抄缴的铁料加起来也没比官办铁场多太多。
可别忘了,官办铁场是差不多积累了三个月的存货,本是要押解送往京城等地的。
这12家却都有各自的买卖渠道,只要利润合适,产出的铁料都会尽快卖掉,所以存货相较于各家产量,并不算多。
生铁、熟铁数量较少,同样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生铁用量最大的是铸造大炮,如果民用,基本都会锻炼为熟铁。
通过对各家的审问得知,这里产出的熟铁,供给大明境内的其实是少数,大多数都打造成铁锅,销往北方草原,或者销往海外。
大明铁锅在当代海洋贸易中也是一项著名货品,利润颇丰。
至于说精铁,则是卖给各地官军、乡兵、乡勇,乃至匪寇、反贼。
只要有人出得起价钱,他们就敢卖。
所以,铁场产出生铁后,都会尽量锻炼成熟铁乃至精铁,留存很少。
义军抄缴的这47万斤生铁,出炉最长不超过半个月,大多数出炉不超过十天
除此外,义军还从这12个矿场主家中抄缴出黄金五万三千八百两,白银七十八万两。
抄缴出的粮食也挺多,加起来有一万三千多石。
之所以囤这么多粮食,一则是因为这些矿场主本身都是地主,最少也拥有一千亩田地。
二则是因为他们都养着很多炼铁工匠和矿奴,作为矿场监工的打手也不少。
这12家矿场上的炼铁工匠,不论是被雇来的,还是卖身的,都被义军强行收编。
最后一统计,竟然高达三千余人!
这个数字看着挺多,可平均到12家矿场,也就每家两三百人而已。
须知,此时南方大规模的民营铁场,最高记录可是拥有两千多名炼铁工匠的。
一个铁场几百人,只能说很普通。
就连旁边的官办铁场,都有五百多个工匠呢。
各家消耗粮食的除了炼铁工匠,还有矿奴。
义军从12家的各个铁矿中共解救出矿奴六千余人!
其中,从杜家矿场解救的矿奴最多,高达八百多人。
赵家的矿奴也不少,有六百多人。
这些矿奴被解救出来后,刘升没有一股脑放他们离去,而是先将他们分散在十个营地中看管着。
义军提供一日三餐,虽然只有一顿干的,却能让他们勉强吃饱。且顿顿都有点油水、肉沫,颇为养人。
这样的饭食,他们在矿上吃不到,到外面去了更加吃不到。
所以,尽管被义军关到营地中看管着,却没几个人急着要走。
当然,这也和义军掌握着武力有很大关系。
最后,从这12家俘虏的监工人数也不少,共有1500多人!
如果算上各家的护院、男仆,这12家矿主大概掌握了两千多“兵马”,绝对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可惜的是,义军来时,12家的监工(打手)仍需留在矿上镇压矿奴。
再加上矿场主本身的妥协秉性和侥幸心理,便轻易被刘升拿捏,任由揉搓。
随后更是在数日内尽数被抄家、俘虏,毫无反抗之力。
讯风营对舞阳县城的侦查也很快有了结果。
之前裘、陈两人提供的情报基本正确。
但讯风营却侦查到了更多有用信息。
比如那近千募营兵,驻扎在城内西北角——裘盛所说的军器局也在那里。
舞阳县城外饥民并不多,尚且不足一千人。
并非舞阳知县赈济,把饥民都给安排了。而是城外聚集的饥民一旦超过千人,就会被知县派兵强行驱散。
这个过程中,不少饥民会被营兵、乡兵当做匪寇割下首级邀功。
久而久之,周围的百姓便知道不能到舞阳县城外聚集了。
此外,舞阳县城对进出之人也盘查得颇为严格,尤其是大队商旅。
幸亏讯风营的亲卫本就都是河南人,且盘查的衙役跟其他地方的一样接受贿赂。
单个或几个人进城,只要在交门税的同时多塞些银子,衙役便不会搜身和查看路引,直接放行。
得知这些情况后,刘升便知道,想要像拿下遂平那样,伪装难民突袭拿下舞阳城门,怕是行不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